大家车网 2011-12-13 00:00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转载
引言:斑马线上的"争夺战" 路权平衡检测文明
12月12日中午1时许,北京市朝阳区红庙路口,记者陪同一位古稀之年的王奶奶过马路。
“快走!”老人见转弯方向的绿灯亮起时喊道。她脚步并不快,但心里很着急。此时,直行线路依然是红灯,而由东往南、由西往北的车辆已经启动。
“多危险呀!”记者说道。可老人告诉我,“没事,这侧(马路)没车呢,能走就快点走。”
还没到马路中间,东西方向的信号灯就变成了绿灯,只见老人迈快了她的小碎步,走到了马路中间的护栏处。
“没办法,腿脚不方便,一次绿灯根本走不到头。”王奶奶边等边说。
约40秒,南北方向的信号灯也变成绿灯了,我和老人继续前行。
此时,偶有几辆小三轮横向乱窜,还有机动车右转弯,贴在我们的跟前快速通过。
“为什么不走那边的天桥呀,多安全,又没车。”
老人瞪了一个白眼。“等我走过去,爬楼梯,过天桥,再折回来,这时间我早就到家了。”老人接着说,“小伙子,你不懂,我们老年人要走平地路,爬楼梯磕到碰到了,可怎么办,没人问没人理。”
终于穿过了马路,老人丢下一句话:“它们(汽车)不敢撞我,小心就好。”
仅仅是一次过马路,时间不超过两分钟,记者的不安全感十分强烈:斑马线,本是行人的“生命保障线”,司机的“安全警示线”,如今险象环生,甚至让人怀疑,过斑马线如同过“鬼门关”?
行人:东窜西跑,左躲右闪,过马路不守规矩
“嘿,哥们儿,红灯呢。”北京市朝阳区小庄路口,记者当了一次协警员。
20来岁的小伙子,连忙收回了迈出的步伐。“为什么红灯还要走?”“没车呀现在。”“红灯呀。”“能走就走呗。”……说话中,记者意识到,交通信号灯对行人的约束、指引作用远不够强。
同样,斑马线也在行人的漠视中。115路的红庙路口西站台“孤独”地矗在马路中间,没有护栏,仅离站台20米处有一条斑马线。记者观察到,10分钟,乘坐115路的13位行人都是“东窜西跑”、“左躲右闪”,无一遵守交通规则按斑马线通行至站台的。
能走就走,哪里可以哪里走,这是行人过马路的真实写照。站在小庄路口,记者发现,行人过马路的方式花样迭出:“阶段性胜利”,一直向前冲,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停步,虽然驻足马路中间,也很得意;“曲线式征服”,从东北到西南,从东南到西北,直接走斜线,甚至跟着转弯的车辆跑,一次性“到位”;“跨越式前进”,有护栏,没关系,我有身高,直接跨过去,就要不走寻常路。
行人过马路的乱,可让司机师傅们捏了一把汗。“如今,天这么冷,我还得打开窗户,挥警示棒,一个劲地对外喊注意,不喊不行。”小庄路口公交车站,364路售票员王女士埋怨道,“他们越来越不守规矩了,一不看灯,二不看车,有时候我们都在转弯了,他们还不让让,贴着车屁股走,要么就在车头夹缝里乱窜。”
出租车司机陈师傅也有同感。“北京道路本来就这么堵,一些不守规矩的行人还添堵。”陈师傅一筹莫展,“每次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他们就根本不顾红绿灯,一个劲地往路上塞,搞得我们过个路口都难死了。”
车辆:“弱肉强食”,“突飞猛进”,遇行人不懂礼让
“过斑马线还这么危险,要不是我躲得急就被撞飞了!”12月12日上午8时许,韩先生准备沿国贸桥下的一条斑马线向西穿过,去大北窑西站。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快速闪出,冲他而来。“我吓得往后一闪,车贴着我一下就过去了,如果不是我躲得快,肯定就完了。现在车这么多,没有几辆能避让行人的。”韩先生说。
“我现在都不看斑马线的红绿灯,而是看指挥车辆的红绿灯。”在小庄路口附近上班的小王告诉记者,“直行红灯亮起后感觉行人就应该立马走,但是斑马线上仍要等上几十秒才变成绿灯,这个时候大伙就会成群结队地闯红灯。”
实际上,小王疑惑的“几十秒”红灯时间,是专门用于放行左转弯的车辆。据记者观察,平均每10辆转弯汽车中,就有两辆选择加速。而行人的流动被转弯车辆截断,如果不见缝插针,绿灯又变为红灯,就不得不在马路中间等待下次绿灯了。
国贸桥下,通过半小时的观察,记者也有一份粗略的统计:约30%的司机是在离斑马线很近时,会慢下来等行人通过;而约40%的情况是,车还没让行,行人已经先让开了,然后汽车踩了一脚刹车,又加速过去了。剩下的30%司机,估算着行人速度,没有减速,直接从人缝中穿过。
显然,在斑马线前的这场行人与机动车的较量中,行人处于弱势地位,即便是行人的“阵地”也往往“失守”。水碓路口南的一处斑马线,距离前方红绿灯不足100米。记者发现,这里的车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绿灯时,为了抢绿灯,机动车都是毫不减速地从行人面前疾驶而过;红灯时,几米宽的斑马线又变成了机动车寸步不让的停车场,行人只能在汽车夹缝里钻来钻去。
“除了过往车辆,一些机动三轮车、电瓶车冷不丁儿从人行道后面窜出来,更吓人。”居住在红庙路口西的陈大妈告诉记者,绿灯本来是行人通行的时间,但一些机动三轮车、电瓶车、摩托车也跟着行人走斑马线,丝毫不避让行人。“我们现在走斑马线,不仅要左右环顾汽车,还得留神身后,小心摩托车。”
路权平衡,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也检测参与者的文明
如今,行人与车争抢路权的矛盾加剧。同时,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调查显示,在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原因的多重选择中,59%的人认为是“人车争行”。
“从各地实践来看,交通管理者往往更多考虑机动车的路权,行人和非机动车经常处于弱势。”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刘攀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设定的行人步速为1.1米/秒,实际上,由于车辆的前后夹击,行人要达到这个速度比较难,特别是老年人。
“近年来各地应对交通安全投入很大,招数层出不穷,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上海工程科技大学钱宇彬教授说,比如,各地积极拓宽道路架设立体交通,加快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建设,但是,它们的使用率并不高,路面上的人、车混杂大量存在。
“之所以如此,与行人交通意识不强、政府引导不到位有关,但本质上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理念。”钱宇彬说,各地在拓宽道路架设立体交通的同时,应注重现有道路资源的盘活。比如,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的密度是否合理,信号灯长度是否超过交通流量要求,立交桥和环路上下出口距离是否合适,不同交通设施之间的配备是否恰当……这些都需要在最初的道路规划阶段考虑清楚。
如何平衡路权,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也检测参与者的文明。“安全礼让一小步,文明前进一大步。对于一些不避让行人的司机,应继续坚持从严管理,开展严肃行车纪律的专项整治行动,使他们树立文明礼让的安全意识。”钱宇彬说,当然,有些事故是行人交通违法造成的。因此,行人也必须增强交通法规意识,不可乱穿马路、违反交通标志自行其道。
责任编辑: 陶瓷之
上一篇: | 下一篇:表兄弟偷轮胎百余起 专偷中高档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