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冲
2011年12月,韩寒再夺中国拉力汽车锦标赛年度总冠军,而这已经是他继2009年以来的第二次了。在2007年,他还拿过中国场地汽车锦标赛年度总冠军,成为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的场地、拉力“双冠王”。毫无疑问,作家韩寒已成为中国赛车界的领军人物。
在韩寒的赛车日志《就这么漂来漂去》里,韩寒讲述了他对全国冠军的梦寐以求。很多人都认为他玩赛车是玩票性质,甚至把他当做是玩物丧志的典型,认为他是拿着自己写小说换来的钱当成油烧掉了。这也跟他当年的学习、退学经历有关。“我可以做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写作和赛车),我希望我能把更多的事情做好,因为我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说我很偏科,但我要向大家证明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和许多车手一样,韩寒的赛车念头也是从卡丁车开始。当年迷上卡丁车后,韩寒几乎每天都泡在上海金山石化的一家室内卡丁车馆,“一辆车摧残一晚上,经常是直到开坏为止。”为了提高水平,他还经常跑到北京的山区练车。遇到的危险,韩寒说:“差点死了的时候得有一万多次。”
直至现在,韩寒仍然保持高强度训练。他每周一次卡丁车训练,每两天一次体能训练。“大概每年花费二三十万左右。自参赛到现在,我至少花了一辆
宝马加一辆
保时捷的钱了。其实我完全可以不参加比赛,买这两个大部分中国人都梦寐以求的车去泡妞,那反而没有人说什么。我自己花钱出去练啊撞啊,赛车还没空调,一身汗满身青,就想有点好成绩,却有无数人说风凉话,好像是我出书骗读者钱然后自己去玩车给挥霍了。”
上赛季,韩寒通过赛车赚了100万元,但这是极端个例,“我算是国内车手中薪水比较高的,因为我是极少数拉力赛和场地赛都参加的车手,算是行业内比较高的水平。但想像我一样获得这几十万的年薪,可能要投入上千万的训练和先期自我培养费用。另外,赛车手基本没有社会保障。”
可见韩寒对赛车的热爱。他说要一直“比到不能再获得胜利”。这样就没有了驾驶乐趣,然后就该退役了。也许会手痒,那就参加一些漂移赛或越野赛,这两个赛事专业水平比较低,既休闲又可以比到很老。”已为人父后,韩寒觉得自己“完成了人生最大的使命,作为男人已没有遗憾”,甚至放话:“可以死在赛场上。”
平常总给人难以接近印象的韩寒,还愿意以自己的明星效应宣传赛车运动。他所在的
斯巴鲁车队需要招募年轻车手,特地打出了“与韩寒做队友”的广告词;中国汽车拉力赛也要打出韩寒这张牌来扩大比赛知名度,韩寒对此从不反对,反而乐在其中,“以前举办方经常说‘这次参赛的选手中还有天才少年韩寒’,我周围的高手都很害怕,因为一些赛车圈的高手并不了解中国文学,他们以为‘天才’是指开车。”
除了写博客,面对采访通常不太配合,甚至冷眼相对的韩寒,只有谈论赛车时,才滔滔不绝。而且比王健林、许家印、朱骏等人接受采访时只愿谈足球,不愿谈他们的主业更甚的是,韩寒在任何公众场合总会以车手的身份自居,在他的博客里,他没说自己是“作家”,而直接冠以“车手韩寒”,当别人以“书生车手”、“作家车手”等称呼他时,他认为是在骂他。他谈论对手和队友的优缺点;评价今年这个冠军没有悬念,因为没有竞争,
“如果说预防艾滋病最合理的方式是使用安全套的话,那我的赛车现在可以说是戴了十个安全套在比赛。”典型的韩寒风格。除参加拉力赛之外,韩寒还参加中国房车锦标赛,但由于今年赛程冲突,他只得放弃场地赛,“就那么十几场比赛,还能安排冲突了,我觉得本事也挺大的。”
提到赛车,就不能不提F1,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的期待。但韩寒对此很不屑,“他们的思维方式我很不能理解。中国人基本上都不懂赛车,就好比中国人喜欢豪车,却根本不懂前轮还是后轮驱动一样。更别说F1了,完全是瞎起哄,大家很看不起中国本土车手,不了解他们的艰辛,反而觉得你们怎么不能去开F1啊,我是开不了,你给我掏一个亿,我保证我儿子能开上,要不就闭嘴。不要假装什么车迷,全是在赶时髦,F1上海站的时候观众有好几万人,可中国自己的场地赛、拉力赛观众不足一百人。所以我很讨厌那些开口闭口F1的人。如果大家都想要中国的F1车手,就应该有人做点实质的东西。从卡丁车到康巴斯到
雷诺方程式到欧洲方程式到F3到GP2最后到F1,这个过程需要几千万的投资,都要自己掏,就算有赞助也全是外国企业,中国企业很难赞助,他们就会起哄。自己倾家荡产能参加高级别的比赛了吧,万一没比好,人还嘲笑你。”
这就是韩寒。依然叛逆着、批判着、狂妄着。在决定本年度赛车冠军归属的最后一场比赛前,他居然不安心备战,而是半夜起床,观看凌晨5点开始的西甲国家德比皇马对阵巴塞罗那的电视直播。“比赛很精彩。虽然皇马很强,但巴萨真特别厉害。又稳定,又厉害,就像我一样。”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