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慈鑫
已经资助中国青年车手程丛夫接受培训达两年半的F1迈凯伦车队,日前通过媒体透露了可能会停止继续资助程从夫的信息。该车队老板丹尼斯暗示,现在需要中国企业和迈凯轮车队共同承担培养程丛夫的资金。不过,到目前为止,响应者似乎寥寥。
中国企业尚未读懂赛车运动
作为首个登陆欧洲车坛的中国籍车手,现年22岁的程丛夫至今仍是中国人圆F1车手梦的希望所在。这名少年时代即崭露赛车天赋的青年人,其赛车生涯一直依靠家庭资助,直到2003年6月获得了来自F1迈凯伦车队提供的赞助培养机会。但两年半后,因欧洲禁烟而面临财政窘境的迈凯伦车队表露出结束这一赞助计划的意愿,程丛夫的父亲程迎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迈凯伦萌生退意,对程丛夫来说如同一切又回到了旧社会。”
程迎国相信,迈凯伦并未打算放弃对程丛夫的培养,而仅仅是希望有中国企业愿意为车队分担程丛夫的培养费用,因为依照程丛夫目前在其所参加的
雷诺方程式赛车比赛的成绩,他仍然是一名极有实力和培养潜力的年轻车手。
根据迈凯伦车队提供的相关信息,程丛夫不仅在其所参加的雷诺方程式比赛中排名前列,还多次有分站冠军或创造赛道最快纪录的优异表现。据程迎国介绍,达到程丛夫水平的欧洲年轻车手,其车手服和赛车表面上布满了车手所在国家企业的LOGO,但迄今为止,程丛夫从未得到过任何来自中国企业的赞助。
荷兰籍华裔车手董荷斌在中国具有和程丛夫相当的知名度,这名F3赛车手每年的基本花费约为700万元人民币,据董荷斌的中国推广人王亿非介绍,董荷斌的赛车花费可以依靠赞助商的支持而达到平衡,但在董荷斌多为国际知名品牌的赞助商阵容里,同样没有中国企业的名字。
中国汽联副主席、上海国际赛车场经营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郁知非,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对赛车运动商业价值的认识,“他们似乎不知道赛车运动能给企业推广和品牌价值提升带来的巨大回报。”郁知非曾向媒体透露,他在为
A1中国队进行招商时,曾遇到中国企业以报价的一折价格进行还价的尴尬情景。
赞助赛车运动不会只是一方独赢
“赛车运动是建立在汽车工业基础上的纯商业运作赛事,既然是商业运作,那就不可能只是某一方独赢,而势必是车队与赞助商各取所需的双赢模式”,在英国曾专门了解过当地赛车运动的程迎国如是表示。“中国企业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可能与中国的赛车运动文化尚未形成有关。赛车进入中国毕竟只有几年时间,对于F1,绝大多数国人也只停留在看热闹的浅层次。在这种环境下,中国企业也就无法认识到赛车运动的真正商业价值所在。”王亿非分析说。
十分了解中国国情的王亿非从未为董荷斌在中国进行过目标为中国企业的招商活动,有意思的是,赞助董荷斌的几个国际品牌却常年利用董荷斌在中国进行商业推广,据王亿非介绍,这些商业活动的推广效果也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个发展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和体育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终究会意识到赛车运动的商业价值所在,就像国外的那些大企业疯狂追逐赛车运动一样。”王亿非说。
车手能否获赞助与技艺一样重要
“但程丛夫不能等啊!”程迎国忧虑的情绪中更透出一种焦急。“赛车这项高投入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在西方,也没有哪一个赛车手在其成长过程中能离开赞助商的参与,除非车手的家境极其富裕,而这种情况少之又少。”“赛车运动的核心是车手,而车手在成长中动辄就是数十万、上百万元的开销怎么可能依靠个人来解决?据我了解,在欧洲,还真的没有多少车手是靠家庭培养的,哪像中国车手,都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赞助商其实才是车手的衣食父母,也是赛车运动得以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程迎国说。
王亿非也介绍说:“在赛车运动中,除了顶级的F1之外,包括仅次于F1的GP2和F3在内,没有车手能从车队拿到工资,而全部是向车队交钱。获取赞助对于一个车手来说是与驾驶能力同样重要的条件,甚至像一些F1车手,比如日本的佐藤琢磨、印度的卡西基扬都是因为本国企业的赞助支持才得以进入F1车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否有赞助和赞助费的多少都将左右一名车手的职业生涯。对于中国来说,何时能有F1车手也不仅仅取决于中国车手本身的驾驶水平。”王亿非说。
虽然获取国内赞助的机会渺茫,但程迎国却以“砸锅卖铁”4个字向记者表示了不愿让程丛夫因为经济原因放弃车手梦想的决心。对于未来,程迎国难以预测,他说,“也许程丛夫终究也开不上F1,但我希望我们这个家庭所做的和所遇到的一切,能推动中国赛车运动的发展,哪怕只是一小步。”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肖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