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6-07 09:48 来源:名车志 作者:
意大利罗马试驾Smart 城市代步工具(2)
我在纽约体验过Smart电动车,非常棒!完全屏蔽了传统Smart驾驶中几乎所有困扰驾驶者的问题。所以这次我选择的是Brabus版。速度优势暂时还用不上,但提速的明显加快还是在堵车中帮了我不少忙,超车并道都从容了许多。拥挤的车流中,我们几辆Smart自由穿梭,而身边永远会有各色“同类”陪伴。这个城市的Smart的确是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微型车小巧灵活的优势,除了停车,在堵车中也特别管用。就是一个字,钻!
小车在这里是天堂
汽车尾气早已被视为都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傲人的排放成绩,确实很难有底气去定位为一款当代都市用车。除此之外,还有与之共生的汽车密度问题,在北京需要摇号、上海需要拍卖车牌,并很难预测其他城市还能想出什么幺蛾子来控制新车增长的速度,提高车辆空间使用率就是当务之急——既然公共配套稍显不给力,就只能发挥车身尺寸的优势了。fortwo的三围是2.69×1.56×1.54米,虽然比最初的概念稍微大了些,但它依然是量产车中最小的精灵。在布满古老建筑的罗马街头,驾驶这种体量的车自然游刃有余。
2800年的历史承载,让罗马不愧为“露天的历史博物馆”,任何一个景点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现在能留存下来的,有历史的偶然也有历史的必然。与之相比,Smart的历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过程中也处处透露出 “物竞天择”:1997年Smart先推出city coupe(后改名为fortwo),此后roadster、roadster coupe、for four……各车种依次推出,固然丰富了Smart产品线,但叫好不叫座的现实,让计划中的formore及时刹车,在2006年换代后只保留了fortwo一款。整个过程中,提供类似车型的只有Smart一家。在我看来这更是Smart的回归:早在1972年,时任奔驰工程师兼未来交通项目协调人的Johann Tomforde在给高层的信中表达了他对未来都市发展的担忧,并提出了汽车在未来会是“一个全新的、最优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作为解决这一担忧的方案,一款2.5米长,1.7米宽的2座小车应运而生,最终该车虽因无法满足公司严苛的安全标准而作罢,但原来Smart就是为都市而生的。
Smart很适合这种环境
短短几公里的路,我们走了一个半小时,罗马高峰期的拥堵,以及Smart在这个城市大量存在的意义,我们也体会颇深。而在这部先进的微型车上,其实还有着我们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很多人关心的安全性。
Tridion safety cell安全结构是一项创举,满足严苛的安全标准,更是Smart身上“看得见的安全”(忘记主被动安全的分类吧,在Smart的身上用“看得见的安全”和“看不见的安全”也许更合适)。作为额外收获,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有了可以在门板、前脸、翼子板等其他部位施展的空间,这些部位的面板都可更换,如手机换壳那般。车上的其它设计也是充满俏皮卡通,展现的正是一种“无时尚、不生活”的生活态度。“时尚、环保、都市发展”是奔驰与SWATCH集团合作启动Smart项目的初衷,只是长期以来“时尚”的定位被过分放大,而忽略了其环保与适应都市发展的能力,后两种特性随着节能环保意识增强和都市发展现状所迫才逐渐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再获得市场认可,也逐渐吸引其他各品牌加入该领域,奔驰却已为这一领先理念踏踏实实地付出了13年。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像Smart fortwo这样的车才应该是都市的“精灵”,所以也应该对罗马人的选择多一份理解。
Smart都市体验之旅
没有人否认罗马是一个伟大的城市,而这次“Smart都市体验之旅”带给我的感受却更加五味杂陈,唏嘘不已。面对比我们更严重的拥堵状况,罗马人多年来选择了“自我进化”,而不是“杀鸡取卵”。这里没有什么尾号限行,更不可能诞生类似摇号买车这样的大胆创意。面对用车的“艰苦环境”,罗马人选择开越来越小的车,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选择更多时间把汽车放在家里,其实东京、巴黎、柏林都是如此。这,其实更是一种自由的氛围。开与不开,买与不买,用与不用,都是每一个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的权利,而对这种权利的尊重,对这种自由的保护,正是一个城市,之所以会被称为伟大的原因。
我爱我生活的城市,也希望它好。“大城小车”其实是解决大都市拥堵的必然趋势,只是在我们这里还需要时间,因为大家摇到号那么不容易,又有几个人还会选择买小车呢?
责任编辑: 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