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车位供不应求 宝城社会停车场免费时代终结

车位供不应求 宝城社会停车场免费时代终结

大家车网 2012-07-17 10:04 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日报 作者:

[导读]宝安区城管对于政府所管理的七个免费公共停车场实行收费,虽然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但是从记者的采访中可以发现,仅通过收费实行管理,不配套其他措施,有可能牵连出其他未曾预料的事情来。

7月9日,宝安区城市管理局对外发出《关于甲岸停车场等7座宝城社会公共停车场实施停车收费的通知》,公告内容非常简洁,仅有百余字。内容指出收费原因为“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深圳市社会公共停车场的管理现状,经有关部门批准”,从7月15日开始实行停车收费,这7大社会共停车场目前归政府所有,是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的。前日开始,宝安城区部分由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停车场进入收费时代。尽管收费时间来得比较晚,在部分有车一族的市民心中仍有不小的疑惑。社会公共停车场由免费进入收费阶段,仅有一个星期的准备。

据了解,在整个宝安城市片区,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停车场就这7个,分别是甲岸停车场、宝城44区临时停车场、湖滨东侧停车场、宝安中心区临时停车场、都之都广场停车场、灵芝停车场、灵芝公园停车场。

对于停车收费,宝安区城市管理局要求“广大市民理解和配合”。对于很多有车一族,如果有停车需求,看完这个通知,很难“理解”,只能被动地“配合”。作为通知的发出单位,宝安区城管局并没有指出是经过哪个部门进行批准收费的,而自己决定收费的“嫌疑最大”。

对于一夜之间要进行收费的7大停车场,记者进行了一一走访,了解每个社会公共停车场的现状,以此探讨收费是否是必行之路。

扎堆老城区 车位区域供需不平衡

●公共停车场

现状

从地理分布来看,七大停车场有6个位于老城区,只有中心区临时停车场处在新城区内。这七个停车场全部位于新安街道内,其中宝民一路就有两个,分别是都之都广场停车场和甲岸停车场。上周四记者来到都之都广场采访,该停车场处在107国道的一侧,紧邻着都之都广场。由于宝安汽车站在附近,都之都广场附近人流较多,加上广场大厦、都之都酒店等,周边临时停车需求旺盛。尤其是都之都酒店,往往车位不够,很多车辆停靠在宝民一路的辅道上。都之都广场停车场也为都之都酒店所备用。此外,107国道宝安交通局一站,也是很多外地车辆的停靠站,很多接送亲人的车辆也多在此停留。广场停车场目前是由赛格物业公司在管理,记者采访时,在保安值班室有两名保安,均穿着赛格物业的制服。其中一保安告诉记者,停车场共计有120多个停车位,实行24小时免费停车。平时整个停车场车位供应充足,仅有部分时间段,如晚餐时间或晚上广场举行大型活动时,停车场才会出现车位不足。谈起收费的原因,该保安表示:“政府让收费,就收费,具体原因要问老板才知道”。

甲岸停车场处在宝安交通局的旁边,在宝民一路和107国道之间。停车位比较多,达到282个。由于宝民一路部分路段正在施工,占用了不少停车场地。目前剩余的停车位依旧在200个左右。由于停车场比较大,分进出两个口。记者采访时,该停车场已经处于“车位已满”的状态,在进口处,有一保安在值守,但是已经不允许车辆进入,该停车场也是赛格物业公司管理。入口处一个公告牌上张贴着《重要通知》,内容为从7月开始收费,收费标准参考政府指导价三类地区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每天为5元。在进口的一旁,树立一个绿色的收费标价牌。收费单位是:深圳市赛格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口值班的保安对于停车场收费的具体原因也不清楚,谈起停车场的停车情况,该保安表示,平时停车场的车位都不够用,周末时间才会出现较多的空车位。“去交通局大厦办事的人员比较多,很多人员都把车停放在这里。还有部分工作人员上班期间整天都把车辆放在这里。”谈起收费,该保安表示,收费可以有效减少车辆的停放难问题。

甲岸停车场由于紧邻华润万家以及甲岸村等,周边饭店较多,加之宝民一路上不让停车,周边停车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甲岸免费停车场,有效地解决了市民办事以及生活停车需求。

与这两个停车需求相对旺盛的停车场相比,湖滨东侧停车场则显得“空闲”,记者在采访时,虽然设有岗亭,但是岗亭好似很久无人看管,里面堆放了板凳、桌子、箱子等杂物,并且布满了灰尘。停车场对面就是财政局和武装部,停车场也成为上述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的停车场地。在湖滨停车场附近,是一个更大的停车场,归宝安区公安局所有,进出入需要刷卡,但是免费对外。

灵芝公园停车场和灵芝停车场,一个处在公园内,一个处在公园门口。灵芝停车场由于临近地税局以及新安镇南派出所,停车场成为公职人员以及来公园休闲的人停车所用。灵芝公园停车场,所对应的公园路可以免费停车,也使得停车场内车辆不是太多。而中心区停车场处在荣超大厦附近,停车场地为新修建不久,加之整个宝安中心区部分路段还是断头路,所以大厦周边的道路两边均可以临时停车,这就使得中心区停车场仅有少量的车停放。

免费改收费 加剧路边违规停车

●市民

质疑

曾先生夫妇均在宝安区交通局上班,由于交通局地下停车库有限,甲岸停车场成为曾先生越野车最好的停放点,工作日每天上午车辆停放在甲岸村,晚上下班时间,开车回家。几年的工作时间都是这样度过,免费的停车场每年为他节省了一大笔停车费。如今改为收费,曾先生再也享受不到免费的“午餐”了。““很多同事的车都停在那里,突然收费,确实有点难适应,不过还会找其他免费的停车地带”,曾先生指的免费停车,就是宝民一路两边的人行道路上,目前多被一些饭店和酒店用作自家的停车场。“有限的免费停车场就那么多,估计大家到时就看谁先争取到了”。曾先生是个老司机,没有车的生活他已经适应不了。

对于在财政局上班的彭先生来说,听说对面的滨湖停车场要收费,他表示:“这个也太不合理了吧,平时车辆就停不满,现在收费估计都没有人停了。如果是政府的,这个停车场旁边都是政府单位停车需求,其他外来车辆办事也需要停车,这个要实行免费才合理。”

记者采访期间发现,虽然收费公告已经发出,但是部分停车场还没有来得及应对,部分停车场的配套还没有健全。宝城44区临时停车场位于地铁口旁,临近天虹购物广场。进入停车场后记者发现,其车量不足50辆,在记者所逗留的一个多小时里,近半车位为空置状态。停车场进口还没有登出收费告示。常到天虹购物的车主王先生听说要收费后表示:“5块钱肯定不算多,但这座停车场平时都停不满,实行收费了恐怕有反作用。”所谓的“反作用”是停车场实行收费管理前后的停车反差。即场内门可罗雀,场外的街道上却是鳞次栉比,一些贪图“免费”车位的车主,将更倾向于在街道上乱停乱摆。王先生担忧:仅靠硬性的收费,而没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可能会加剧路边的停车难。

对于宝安灵芝公园停车场的收费,更引起市民的关注和质疑。灵芝公园停车场一入口便可看到新树立的收费通知和收费标准告示牌。周五下午,这个小型的停车场勉强能容纳大部分驾车前来公园游玩的车主。受访的三位车主多多少少对新的收费政策带有不解,邝女士下车后便跟记者说:“我觉得停车场既然地处公园地带,是属于公共资源,就应对市民行使一种公益性的功能,但如果说要有效的处理停车问题,应把咪表收费抓好,杜绝乱停行为。”她承认,在城市的发展和私家车增多的大背景下,收费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但若是单方面收费,或许场内停车不难了,反倒路边乱停现象被刺激了,使开车难了。另外一个车主刘先生也给出大致的建议:“先把乱停的车辆引导进停车场,然后再进行适当收费。”

对于收费促进市民的绿色出行更是不被众车主接受。麦先生从市内办完事坐地铁回到灵芝站,再步行至停车场驾车回家,为的就是避免市内交通的拥堵,也间接地做到了所提倡的“绿色出行”。他从这个角度去质疑了停车场收费到底是否对绿色出行起到积极作用。打了个比方说:“我本来就是图这里免费且临近地铁站便参与环保之中,现在收费了,那可能就打算往市内(开车)走近一些再找免费车位,虽说可能花多点油费。”

合理使用社会公共资源 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城管局

回应

记者采访发现,宝安政府所有的七个免费公共停车场,有的已经免费使用很多年,比如甲岸停车场、灵芝公园和灵芝停车场。至于收费的原因,记者采访的几位保安也很难说出具体的实情。不过,记者发现,这几处公共停车场多为赛格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对于平时的停车场费用开支,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和停车场维修费。

对于免费停车场收费情况,宝安区城管局专门召开了媒体座谈会,对于收费的原因和收费情况给予了说明。在座谈会上,城管局负责对这7个公共停车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据悉,七个停车场合计面积共计30857平方米,均是政府储备用地,停车位合计960个,除去部分施工占用停车位外,目前投入使用的774个。其中较大的停车场为甲岸和中心区停车场,部分停车场还是占用公共绿地。大部分停车场为城管局投资建设管理,部分停车场是从其他政府单位接手过来。

宝安区城市管理局所管理的社会公共停车场主要是这7个,15号之前全部是免费向社会车辆开放,主要是方便市民停车需求。对于此前的管养模式,由区财政局全额核拨养护经费,由宝安区城市管理局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日常维护管理,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使用。据悉这七个公共停车场一年的预算经费是120万元。

从今年7月份开始,宝安区财政局不再核拨管养经费,停车场实施收费管理。具体收费原因,宝安区城管局在座谈会上给出了三个方面的理由。第一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深圳市各区和周边地区的社会公共停车场均已实施收费管理,有偿使用社会公共停车场是合理使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效办法。“宝安区是最后实行收费的一个区,在此之前,深圳市区、龙岗等政府公共停车场均实行了收费管理。实行收费,对于未购买车的一族来说,也是公共资源利用的公平体现”。

第二,停车场此前的免费停放,市民、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屡有质疑,要求公平、公正、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政府资源。停车场实施收费管理,可以减轻财政负担,更多的用于民生建设服务广大市民。对于这一条,城管局人员介绍,“收费前,政府财政支出每年120万元,收费后,政府不仅不需要支出,还可以获得每年39万元的收入,通过公开竞标,价高者获得管理使用权。两者合计,财政每年可以多出150万—160万元,此财政资金可以更好地用于其他民生项目的使用。”

第三,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00万台,道路交通严重超负荷运行,交通堵塞现象日益严重,为争取引导市民交通出行,市委市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市民绿色出行。而宝安停车场收费,也是其中提高车用成本的措施之一。“随着公共交通建设的完善,地铁、公交覆盖广泛,用车成本提高,可以促使车主向公交车、地铁转移,有效降低用车频率,推广绿色出行。”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加上宝安区实际情况,宝安城市管理局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收费许可,并严格按照物价部门的规定实施收费。据介绍,宝安区七个停车场全部实行最低的收费标准,家用小轿车按照每次5元的收费标准收取。

停车收费避免

公共资源出现“挤出效应”

■记者手记

宝安区城管对于政府所管理的七个免费公共停车场实行收费,虽然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但是从记者的采访中可以发现,仅通过收费实行管理,不配套其他措施,有可能牵连出其他未曾预料的事情来。比如道路停车数量的增加,从而引发部分路段的交通拥堵。

7个免费停车场,近800个停车位,对于宝安中心区的车主来说,可谓一个额外的恩惠。几个停车场主要处在老城区,部分地方原本就出现停车难,一个免费的停车场可以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可是有些位置比较偏远的停车场实行收费,或许会造成公共资源浪费。比如中心区,如果停车场周边道路上依旧可以免费停车,更多的人员会从收费停车场内转移到免费路边停车场。

目前公共停车场实行收费,在大城市中已经成为必然,尤其是市区,公共停车资源有限,采取收费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通行车辆。比如在福田会展中心,停车比较难,已经成为共识,很多去会展中心参观的人员在出发前或许就确定了乘坐地铁前往。而宝安的停车难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采取收费只能解读为政府推脱责任的一种表现。即实行收费,不仅可以免掉一笔财政支出,还有部分收入。更重要的是不用花精力用在管理和维护上,全部交给中标企业来负责。从管理的责任来看,轻松了很多。可是,公共停车场也代表着政府能为市民所提供的服务。如果是免费的,也是关注“民生”的一种体现。尤其是在部分路段实行免费,更能让车主感受到宝安区政府的惠民之心。如今在建设幸福宝安,建设和谐城市之际,政府突然取消了这笔开支,确实让部分车主有意见。每年这笔财政开支,车主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受惠”,如果用在其他民生项目上,很多车主恐怕还难“领会到”。

宝安老城区由于道路管理不到位,或者公共停车位不足,路边停车依旧是个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商场或者餐饮集中的区域。在这几个政府停车场周边,均存在这样的停车道路,如果没有交通部门的配合,严防市政道路停车,相信从趋利的角度出发,很多车主依旧会继续寻找免费的停车场,占用道路资源将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此外公园停车场作为公园的一个配套,目前在宝安公园就有免费的停车场,而灵芝公园便要收费,这于情于理还是难以让市民接受。

从另外一角度看,目前中标的管理企业,如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难于收回成本,是否会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如果成本不能保证,对场地的维护保养是否会大打折扣?相反,如果中标企业收益超多,是否意味着政府又做了一个亏本的买卖。

城管局的人员曾表示,停车难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问题,而不是靠几个停车场收费就能解决。城市停车难是要从城市综合发展的角度,综合配套相关资源,并进行合理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缓解停车难。目前收费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模式的探索,对于在实际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会随着问题的发现而不断地调整。目前实行统一收费,等过一段时间,如果部分停车场收费效果还不及不收费的情况,将会对部分停车场进行调整。最终使得政府公共资源最大的利用,而不是变成牟利的工具。

■他山之石

宝安区公共停车场实行收费,区城管局给出的一个理由是提高用车成本,缓解停车难问题,进而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在国际上,一些大城市摸索出了完善的经验,其中英国首都伦敦最为典型。通过伦敦的模式,或许能让宝安乃至深圳反思,以便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参考。

伦敦主要通过“交通拥挤税”的方式实现治堵和绿色出行。2003年伦敦出台了交通拥挤税,对进入指定区域的指定机动车辆收取额外费用,成为欧洲首个对汽车进入市中心征税的城市。收费管理区范围内的居住人口占大伦敦总人口2%不到,但范围囊括伦敦最主要的金融、商业、购物和娱乐中心。正常机动车在拥挤时间(即工作日7时到18时30分)内入区,并在当日午夜前缴费,费用为10英镑,次日12英镑,提前一天优惠至9英镑,交费后可无限次进入。同时,伦敦交通局也尽量注重相对公平和保证严格监督,对区内居民给予九折优惠,急救车、的士、残疾人专用车、国防用车等实施豁免;对延期缴税的罚款进行严厉处罚:正常罚款为120镑,14日内缴纳可减至60镑,超过28天则为187镑。

实施后的第一个月,进入拥挤区的车辆比同期减少了15%。头六个月作为观察期,为下一步的调整作出统计参考。征税后的头六个月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万辆次的车流量,其中50%至60%源于对公共交通的转用,其次是绕开区域行驶和合并用车(俗称“拼车”)。

2007年伦敦交通局的报告统计指出,尽管在上班高峰期间进入区域的车次量并没有明显改观,但总体上看,包括应纳税和受豁免在内的所有机动车辆次的降幅稳定至16%。

无心插柳柳成荫,拥挤税的计划起初未对伦敦的空气质量改变有明确指标,但交通的顺畅却在三年间将二氧化氮平均排放量减少了17%,PM10颗粒物减少24%。从实施前至今,以“间接鼓励富人继续开车,不能真正解决交通拥堵”为由的反对声音一直不断,某些钻法规漏洞将私家车注册为营运的士车或套用多个车牌掩饰的逃税行为也值得伦敦交通局跟踪处理,收税区外原有的停车场由于城市规划成熟,难以扩展修建也给公众带来隐忧,但拥挤税充分配合地铁、火车线路的拓展和完善,保证市民不会因不驾车入收税区而“得不偿失”,无论是减少塞车和污染,成效还是有目共睹的。

道路交通的顺畅和绿色出行的鼓励不仅得益于拥挤税的实施,在更为基础的街道车辆停放管理上,伦敦交通局也作出极为严格的通告、监督和处罚机制,确保纵横交错、车水马龙的道路不会因个别违章停留而阻碍城市的正常运行。对于在干道和城区道路、公车专用线路或行进中(如在黄色方格口内)停车或停留这三大类违章行为,交通局有权给予80至120英镑不等的处罚。另外,为确保某些社会群体的实际需要,在特殊情况给予停留豁免,如因装载需要的车主或持有蓝色证章的残疾人或组织。

与伦敦相类似的控制区域车流量、改善交通拥挤乃至间接解决停车问题并鼓励绿色出行在瑞典、德国、日本也有操作,只是形式各异,总体上还是一个多个机制配合管理的过程。用句老话说,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也要遵循公平性、效益性、易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原则。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