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6-18 07:42 来源:易车网 作者:
今年3月17日,京台高速徐州段团雾引发事故现场。新华社发
在我国一些地区,因团雾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屡次出现:今年3月到6月,江苏境内高速公路就有三起重大事故与团雾有关。按我国2007年10月起实施的《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行业标准规定,全国几乎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设立的气象监测站密度达标。
>>事件
团雾引发事故致30人死伤
6月3日5时20分至5时40分,沈海高速江苏盐城段因突发团雾发生多起多车相撞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19人不同程度受伤。
“我当时就懵了!车上人鼻子和脸上都是血,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年轻女导游当场死亡,太吓人了!”事故幸存者、盐城一家贸易公司职工冯女士左脚粉碎性骨折,正在医院救治。
冯女士回忆说,当天她与公司9名同事乘旅游大巴准备去上海欢乐谷游玩,没想到刚上高速不久就出事了。
另一位幸存者殷某告诉记者,她以前并不知道什么是团雾,直到经历这次“生死劫”,“那雾真可怕,车窗外什么也看不见。”
幸存者质疑公路管理方
盐城“6·3”事故幸存者茆某说,当天上路之前就有明显的雾,按她多年开车的经验,这种情况下高速行驶是比较危险的。她和其他几名伤员都质疑:“高速公路有没有接到大雾预报?如果接到,为什么当时不提醒司乘人员,或者封路?”
据了解,6月3日气象部门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即能见度在200米至500米之间,而且强调说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200米。按照规定,能见度小于50米时高速公路应封闭,不过50至200米之间也需“加强调度指挥”。
盐城市气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些气象预报信息是提供给社会公众的,恐怕与高速公路之间未能有效衔接。
>>现状
高速公路团雾事故多发
除了今年3月6日沈海高速的事故,今年3月17日和4月15日,京台高速徐州段和沈海高速连云港段也因团雾引发交通事故,致多人死伤。在其他省市,团雾也是“罪行累累”:2012年5月28日,京珠高速河南信阳段发生事故,致8死13伤;2011年11月21日,沪昆高速湖南邵怀段多车追尾,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伤;2010年10月,京港澳高速湖北段发生事故,造成8死23伤。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袁成松介绍,团雾本质上也是雾,由于突发性强、出现范围小、能见度极低,令驾驶员猝不及防,经常因恐惧导致操作不当,酿成交通事故。“沿海、沿江、水网密布等地区,容易形成团雾,尤其是凌晨时段容易出现。近年来,高速公路因团雾引发重大交通事故问题突出。”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有些地方喜欢将团雾说成是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与他们怕担责任有关,同时与他们利益保护有关。因为在现行管理机制下,事故追究很少涉及管理部门,而高速公路多开放一分钟,就可以多收一些钱。
团雾应急管理未成合力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预测团雾难度很大,但也并非束手无策,如果能将人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重视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及时提供相关的安全服务,就会减少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调查,对于高速公路上的团雾交通应急管理,涉及公安、交通、道路营运、气象、环保等多个部门。有关专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部门并没有形成管理合力,尤其是团雾预警信息未能有效捕捉、共享。
据了解,今年江苏三地发生团雾事故前,交管部门并未接到有关团雾的气象预报,无法对过往车辆进行提前预警。
>>探因
气象监测站密度几无达标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快,但部分地区自动气象监测等交通安全服务跟不上,也是团雾致群死群伤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专家指出,建立气象监测站是及早发现浓雾甚至团雾的有效手段。中国气象局2007年发布了《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行业标准,并从当年10月1日起实施,对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站设置密度等作了明确规定:季节性浓雾多发地区,间距为10到15公里,浓雾多发的山区和水网地区,间距为3到5公里。然而,全国几乎没有高速公路达到这一标准。
作为全国交通气象安全服务最好的省份之一,江苏4100多公里高速公路目前也只建成165个监测站,最好的是沪宁高速,由气象和高速营运单位按每个10万元到15万元的标准共同出资,在250公里线路建有26个监测站,平均间隔为10公里;而苏北有的地区预报尺度达数十公里,对于范围大多在几公里的团雾预警作用十分有限。
同时,江苏只有3条高速建有全程监控,很难保证24小时全部能看清。“江苏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一位业内人士说。
浓雾多发地警示标志少
一些浓雾多发地区警示标志偏少,整改措施不到位,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记者日前经过沈海高速盐城段时,看到这里路宽车少速度快,监控设施少,而一些险要路段警示标志也不明显,当地有关部门要求道路营运单位增加警示设备和标志,却迟迟未能落实。
“搞了十几年的交通安全研究,每次听到这样的事故都很痛心。如果不加强交通安全基础建设及相关服务,如果还是分头治理、各自为战,那么遇到下一次团雾,我们还是会抓瞎!”一位交通安全专家如是说。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 陶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