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5-10 10:12 来源:新民网 作者:
【新民网评】据新民晚报报道,浦东警方最近设立了对驾驶人进行“本能检测”的检测中心,将对驾驶人的性格是否适合开车,是否会有驾驶“缺陷”,在危急关头的本能反应能否化险为夷,进行科学检测。这种检测共有9个项目,包括视觉保留、注意力调转、听数字广度、空间知觉、注意力分配、视简单反应时习惯用手、选择反应时、运动知觉、球框试验。
这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检测。不过从报道看,这个检测目前似乎并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如果你对开车没信心没把握,上路前不妨先去试试”。这未免有点遗憾。
为什么要进行“本能检测”?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并非人人都适合驾驶机动车,就如同并非人人都能潜水、都能长跑、都能跳伞、都能滑翔、都能开飞机;或者说,并非人人都具备成为剧作家、艺术家、科学家、能工巧匠的天赋。
国际上早就有研究结论,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开车除了体格、体力、感官能力、身体内部器官等生理因素外,驾驶人还应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交通心理学研究认为,相对于技术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全隐患的影响更重要。
有调查显示,我国有6%-8%的人制造了30%-40%的交通事故,有些驾驶人,天生就是“麻烦制造者”,比如,他们经常会错把油门当刹车踩。这些“麻烦制造者”就是具有交通事故频发倾向的人,其性格特征是:感情冲动,容易兴奋;脾气暴躁,厌倦工作;缺乏耐心,不知忍耐;慌慌张张,不易镇定;动作生硬,效率低下;喜怒无常,感情多变;理解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极度喜悦和悲伤;缺乏自制力;处理问题轻率、冒失;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心理专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上。激动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利于驾车安全。而不同气质类型的驾驶人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不同,胆汁质的人被认为是“马路第一杀手”。因此,无论是哪种个性特征的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在了解自己的“本能”后,再决定是否应该驾驶机动车,或者何时不宜开车,开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些人或许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可以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会做出一定的业绩,但却未必适合开车。有鉴于此,对驾驶人进行生理与心理的相应检测,无疑就不是可有可无,而应该是必需的、强制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防范、减少乃至杜绝“马路杀手”的一个必备条件。
另一方面,每个人也都应该有自知之明,别硬撑着学开车、别硬撑着“全天候”“全状态”驾驶。曾听一位股市职业操盘手说,他的这个职业非常费脑子,即使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脑子也是东想西想的,因此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开车,于是也就一直不学开车、不想买车。很赞赏他的这种务实态度。为了对交通安全负责、对他人的安全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就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因此,强烈建议浦东的驾驶人检测中心面向全市所有已获驾驶证和尚在学习、尚未学习驾驶的人群,全面开展“本能检测”,并逐渐将其列为驾驶人考核的“普查”“必测”项目。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检测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类型,掂量自己在驾驶机动车方面的能耐与缺陷,从而决定是否应该去学开车、会开车后何时不该开车。性命交关的事,可别硬撑啊!(新民网特约评论员吕怡然)
(新民网)
责任编辑: 孟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