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4-01 07:19 来源:京报网刘冕 作者:
重点治理80条市级道路、240条区级道路环境,“城市家具”也将逐步规范
本报记者 刘冕
今年,本市将为320条道路“净脸儿”,完成环境建设达标任务。记者昨天从市市政市容委获悉,市级重点道路环境建设达标范围今年由城6区扩大到全市16区县。每个区县选取5条市级重点大街,从道路功能、路面质量、沿街建筑、广告牌匾、街道绿化、公共设施、灯光夜景、卫生保洁、道路秩序等各方面综合推进道路环境建设。全年共计改造80条市级重点道路。同时,各区县还将各确定15条,共240条道路作为区级重点环境建设示范路。
有条件公交站将港湾化
顺义府前街,已被列入80条市级重点道路。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临近地铁口仍有施工围挡外,其余路段已初露新容。头顶原本架空线交错的“空中蛛网”没了踪影,监控探头24小时“护航”道路畅通。尤其是这里的公交站台附近路网也有微调:进出站端的步道台阶砍掉约两米宽,改为坡道,非机动车道顺坡可以拐到车站后边,借道步行道。公交车进出站时,再也不用跟非机动车“抢道”了。进出站端的步道上还安装了别致的限宽栅栏,以防止机动车也拐到步行道上。
今后,所有市级重点道路都将以顺义府前街为标准,量化考核。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步道路面平整通畅;隔离墩、防护栏、道缘石、井盖、雨箅和无障碍设施基本完好;人行过街桥和地下通道的地面、墙体、坡道和台阶完好、整洁、安全;能满足交通、绿化和埋设地下管线的功能要求;有条件的公交车站都将进行港湾化。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协调处副处长舒瑞清说:“目前已经建立了全市道路达标的统一标注,各区县还需因地制宜,细化和量化标准,环境整治也并非一刀切。”
报刊亭禁止乱“梳妆”
不仅道路“净脸”,路面上的“城市家具”也将规范。据市政市容委统计,目前,因各区县、地区发展水平和空间情况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设置存在差距。报刊亭、垃圾桶、信息亭、公交站台、座椅、导向牌等设施的规格、颜色、风格等不仅基本没有统一规划设置,而且大部分因陋就简,低档次、低水平、低质量状况没有明显改变。
“目前首先启动整治的分别是电话亭、报刊亭和自行车存放架。”市市政市容委景观处负责人韩建平说,这三类都属于“大件儿”,在路面上很显眼,但总体数量并不多,全市电话亭总数大约1.7万个,报刊亭2400余个,自行车存放架几百处,整治起来相对容易。以报刊亭为例,由于建设时间不同,外观本身就存在差异,而且每家报刊亭张贴的海报无章可循,各式各样,有些过于花哨。“目前,正在制定对报刊亭外观外貌的整治意见”,这意味着今后报刊亭将禁止“乱梳妆”,张贴海报等也将有规范可循。
每一件“城市家具”还将有二维电子码。“今后,工作人员只需用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就可以了解这处设施是否合法,是什么时候建成等信息。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韩建平说,“公交车站也将逐步实现编码。”
“净脸儿”延续楼跟前
“道路环境整治的范围应该是楼面到楼面,而不仅仅是路面的概念。”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直言,由于各种原因,建筑楼跟前的一亩三分地成了“卫生死角”。
业内人士透露,道路两侧路面情况复杂,有的路面到绿化带,有的到门脸房,有的到单位或者居民院院墙。小商铺门前最复杂,乱停车、摆摊、乱堆杂物等现象明显。各区将为每条街“量体裁衣”,将功能定位好。比如施划规范的停车位等。
市市政市容委透露,本市将集中治理无照经营、黑车、非法小广告等“痼疾顽症”,进一步改善达标道路及其周边环境秩序。3至5年内,本市所有主干道都将完成环境建设达标。不同道路将拥有不同的建设管理目标:条件较好的道路以美化景观为重点,向精品、特色方向发展;环境基础较差的道路重点满足基本服务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消除脏乱现象;城乡结合部地区的道路要贯彻城乡一体化思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