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3-01 09:05 来源:易车网 作者:
天津已经进入了机动车高速增长时期,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亟需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经验,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远近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积极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综合采取政策、规划、建设、管理措施,有效缓解我市交通拥堵问题,努力营造安全、畅通、有序、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总体目标是:中心城区交通状况运行正常,道路平均车速不低于25公里/小时;交通出行便捷,各种交通出行方式换乘方便,公交与地铁之间无缝接驳,步行至公交站(点)不超过十分钟,行人、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安全、连续、舒适;出行结构合理,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0%以上,非机动车出行比例不低于35%,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0%左右。
一、加大公交优先发展力度,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2条南北方向快速公交通道,总长度44公里。2013年,建成西青开发区——小白楼快速公交系统,长18公里。
设置公交专用车道。以内环线、中环线、快速环线及连接环线的骨干道路为依托,建设194公里换线和放射线公交专用道系统。至2012年,在内环线、中环线、快速环路东南半环及福安大街、友谊路等设置135公里公交专用车道;2013至2015年,在快速环路西北半环及京津路、中山路、金钟河大街等设置59公里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专用车道实行时间性限制,控制其他机动车通行。在公交专用车道和公共汽车上设置违法监控系统,保障公交路权优先。
优化公交线网。结合地铁、BRT、外围新城、大型居住区及配套场站建设,优化调整现有公交线网。至2015年,优化公交线路147条,常规公交线路由目前的304条增加至411条,运营车辆由目前的5046台增加至7276台,提高运能44.1%。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至2015年,全市通车运营轨道交通线路长度达到223公里,形成环放式轨道交通基本线网。其中,2011年,9号线建成运营,同时启动5、6号线建设;2012年,实现地铁2、3号线建成通车,启动地铁2号线的机场线建设;2013至2015年,启动地铁4、7、10号线建设,实现地铁2号线的机场线和5、6号线建成通车。
建设多级综合客运枢纽。2011年建成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3处综合枢纽;至2012年,建成文化中心综合枢纽,在地铁1、2、3号线外围站点周边建设双林等5处停车换乘枢纽;至2015年,在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共建设多级综合枢纽22处。
加快地铁站点衔接换乘系统建设。在轨道交通站点配套建设公交站、出租车停靠站、自行车停车场等多方式衔接换乘设施,确保与轨道交通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调整优化通车运营轨道线路沿线地面公交线网,环外地区进城公交线路就近与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换乘,减少或取消中心城区内线路段。对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换乘实施票价优惠。
二、完善慢行交通设施,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
保障慢行路权。完善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网络,提高慢行交通的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增设机动车和慢行交通之间的隔离设施,至2012年在双向6条(含)以上机动车道的现状交通性干道上实现机非交通物理隔离。取缔非法占用慢行通道行为,人行道和交通性干道的非机动车道上禁止停车。健全道路线步行系统的维护、遮蔽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增设人行过街设施。配套完善交通性干到沿线立体过街设施,改善重点地区立体过街条件。2011年新建20座立体过街设施,2012至2015年平均每年新建10座立体过街设施。完善6车道(含)以上道路沿线平面过街安全岛和相关设施,2011年建成过街安全岛45处。
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解决市民“最后1公里”出行。至2012年,试点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100个。至2015年,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基本覆盖主要商业区、轨道交通站点、客运枢纽等。
三、适度限制小客车使用,从时间、空间上合理引导出行
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购置和使用。落实《天津市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用车的购置和使用,大力提倡电视电话会议,减少会议数量和规模。
适时在中心城区的特定区域和时段收取交通拥堵费。在公交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程度的状况,适时确定拥堵收费区域,设立电子收费设施,限时对进入拥堵区域的车辆收取交通拥堵费。根据区域内拥堵状况,适当调整收费标准。
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根据交通拥堵状况划分机动车停车收费三类地区,分区域实行差别化计时停车收费,同一地区道路停车泊位收费高于机动车停车场停车收费。
积极发展多层次校车服务系统。发展以公交为主的多层次校车服务系统,通过政府补贴、路权优先、保障安全等措施,私家车接送学生的比例明显减少。
进一步实施错峰出行。完善错时上下班制度,改善高峰期交通状况。鼓励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和网上办公,减少上下班交通量。
四、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体系
制定实施年度疏堵计划。实时监测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发展变化特点,每年滚动编制交通拥堵点疏堵计划,解决重点地区交通拥堵问题。
加快既有路网挖潜改造。恢复地铁2、3号线沿线站点施工占压路段。启动瓶颈路段和重要交叉口的改造工程。改善铁路平交道口的通行条件。逐步推进中心城区主要干道的公交港湾、分隔带、导流岛等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多级路网体系。2011年建成通往机场专用道路,2012年启动建设蓟汕联络线工程,2015年建成外围绕城高速环线;完善中心城区周边国道系统,逐步弱化外环线作为G112、G205国道联系道路的功能;“十二五”后期适时启动外环线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针对解放南路地区、北部新区等重点地区发展所带来新的交通吸引,配套建设外环线东北部调整线等周边道路;逐步完善次支路网微循环系统。
五、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有序疏解交通压力
优化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和市级医院布局,完善外围地区社区配套设施,促进公共资源均衡分布。依托轨道交通与综合客运枢纽,调整优化商业设施布局。
优化货运场站布局。全面整合徐庄子等外环线周边及主要入市道路沿线现有货运场站。严禁在中心城区建设物流场站,中心城区外新建货运场站选址避开居住区和城市出入口道路等交通繁忙地区,城市干道沿线不予开设货运车辆出入口。
分区域差别化调控停车泊位供给总量。根据路网容量和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分区域提出停车泊位供给指标。加快泊位缺口较大地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至2015年,新增路外公共停车场不少于50处,新增停车泊位不少于1.7万个。同时,因地制宜建设立体化公共停车设施。在路网容量有限、公共交通发达的地区,严格控制停车泊位总量。
六、实施科学管理措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至2015年,建设LED诱导屏208块、交通流检测器8000处、电子警察3400处、闭路电视监控1500处,建成基本覆盖中心城区、集交通信息采集分析、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与其他交通运行系统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同时,通过诱导屏、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多种形式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实时的动静态交通信息服务。
建设智能化公交调度指挥系统。至2015年,以市公共交通调度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出租汽车调度服务系统、公共汽车调度指挥系统、长途客运运营监控系统,建立行业管理部门、企业集团和运营单位三级调度指挥平台,建成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
责任编辑: 吴舟子
上一篇:移动电子眼昨上路 违法停车将被记录 | 下一篇:无牌无驾驶证闯上非机动车道 罚你没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