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3-01 07: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张立伟 作者: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交通运输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2月27日联合召开全国出租车行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会议,要求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的劳动关系,合理确定承包费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推行出租汽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相关领导强调,这次活动要努力破解出租车行业发展中的基础性、长期性难题。
从1998年开始,中国出租车行业实行以总量控制、经营主体限制与租价管制的管理体制。这是一种基于计划经济基础的政府审批制。总量控制制造了资源的稀缺性,出租车公司不仅在司机那里收取管理费,还有“份儿钱” (承包费),拿走了出租车营运收益的大部分。
尽管油价和各种成本不断上涨,公司抽走的比例并未降低,相关主管部门以涨价代替改革,让消费者埋单。但是这种模式不能持久:其一,总量控制导致的资源稀缺会不可避免的刺激黑车运行,降低了出租车载客率;其二,涨价必有上限,否则乘车者会减少影响到司机收入;其三,城市越来越拥堵增加了“的哥”运营成本。
我们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制仍然是建立在以前体制的基础之上,尽管从制度上给予了的哥集体协商的权利。问题在于,集体协商需要让他们拥有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会组织。
会议还要求推进企业经营制,依旧对经营主体进行限制。在中国还存在另外一种管理模式,即承包挂靠制。因为在1998年前,出租车司机可以自行购买汽车,挂靠在出租车公司名下自主运营,只向公司交纳较少的管理费。会议要求推进企业经营制度意味着这些挂靠出租车或被取消,变成“公车公营”。但这种改革早先在很多地区遭到了抵制,因为出租车司机收入会大幅降低,而且为收回牌照支付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
我们认为,出租车行业培养了一个“食利阶层”,而政府每年要拿出巨额汽油补贴、消费者也要为这种制度埋单,司机更是叫苦不迭。在分配改革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应该有更好的制度来管理这个行业。比如取消总量控制以及经营主体限制,允许具有资格的个人从事出租车运营,竞争会让出租车公司逐步降低盘剥的比例,并为雇佣司机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或者直接取消出租车公司,因为他们几乎是管理机构而非市场主体,政府完全可以自己管理,尤其是现在导航、IT等技术发达,根本没有必要由一家公司以高额的收费来管理这个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孟飞林
上一篇:硫磺槽罐车侧翻硫磺泄漏 所幸无人员伤亡 | 下一篇:北京工商局提示慎购“老年代步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