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2-08 07:20 来源:中国青年报陈倩儿 作者:
到底撞了没?有鉴定人员谁也甭想撒谎!(2)
不仔细辨别,可能就错过了真相
生物力学博士张美超是这支鉴定团队的新主力。这个中年男人喜欢利用热门美剧《犯罪现场调查》来“开拓鉴定的思路”。
“交通事故通常是无法计划的,碰撞之后发生的一切,一般符合常规的物理规律,留下的痕迹也不会被有预谋地修改。”张美超说。他感觉,比起美剧里那些耸人听闻的犯罪案件,自己调查交通事故的真相,要相对简单。
不过,有时候也并非那么简单。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所作出的反应,常常会让原本简单的真相陷入谜团。张美超参与的第一起案件便是如此。
一天傍晚,在广东某小城郊区,一辆中巴车在斑马线上撞上一辆横过马路的自行车。年近六十的自行车车主当场死亡。司机坚称,男子当时是骑着自行车过马路,男子家属则不接受这个说法。
现场没有摄像头,事发时也没有任何目击证人。接受交警部门委托后,张美超与同事们反复到事故现场蹲点,发现80%的人确实是骑车过马路的。
那么,中巴车司机所言属实吗?“如果是骑行的话,中巴车应该会先撞上人的右腿,但根据尸检报告,老人的右腿没有明显的撞击伤。”张美超说。
可要证明“推行”的说法,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证据。仔细检查老人的自行车后,张美超与同事发现,自行车车座严重变形,而变形的方向迎着中巴车的撞击方向。
这使张美超推论出:高大的中巴车先撞上自行车,再撞击老人,由于撞击点在人体重心以下,老人身体发生旋转,猛地摆向中巴车,他的臀部便强力挤压车座,使之变形。
他的推论很快得到法医与痕迹学专家的证实:在老人臀部的相应部位,“确实有符合自行车和人体的挤压痕迹”。鉴定结果最终显示,中巴车司机的口供并不属实。
“一旦发生事故,活着的人都容易撒谎,想推卸责任。不仔细辨别,可能就错过了真相。”王慧君说。至今,她所带领的鉴定团队已多次戳穿一些“荒唐”的证言。
“明明尸体就躺在他们车前,他们还说人不是他们撞的。”李冬日说。他认为,重大交通事故赔偿金额一般比较高,为了逃避赔偿,肇事驾驶员“什么花招都要用”——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被一辆摩托车当场撞死,现场男子却说自己只是乘客,驾驶员已经逃逸了;一辆小轿车发生严重车祸,乘客有死有伤,轻伤的人指证,遇难者才是驾驶员。
为了识破谎言,鉴定人员需要睁大眼睛,但很多时候,一个微小的痕迹已足以揭示真相。那名在现场的男子身上被验出独特的骑跨伤,这是摩托车驾驶员才会有的伤。小轿车里的轻伤男子,左手臂上留下了被车窗玻璃剐蹭的一些痕迹。
“他当时一只手扶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撑在车窗上,撞击的瞬间,他就被剐到了。”王慧君笑着说,“我们的报告拿出来,对方哑口无言。撒谎的一方,其实心里是有数的。”
你让我猜,肯定不好猜,但你还要我猜,这就是我们最难的地方
在律师巨晓平看来,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鉴定交通事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他们跟当事人双方都没有接触,能够给出更有公信力的鉴定报告。”他说。
但眼下,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鉴定工作,仍然由交警部门完成。“简单的他们就自己搞定了,疑难的才来委托我们。”王慧君解释说,由于经费与办案时间的限制,交警部门不能将每一宗案子都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
接手这些“疑难杂症”,鉴定人员最担心的是“交警没什么东西交给我们”。 李冬日介绍,“有些案子交警部门原以为是很简单的,一些证据他们没搜集全,又过了很长时间再来找我们,但这时候,很多痕迹都不复存在了。”
张美超至今记得,他曾经参与一起交通事故鉴定,调查焦点是一个女孩是否被一辆犁头车碾轧而死。鉴定人员反复研究,发现犁头车车身下的发动机上存在疑似人体组织的痕迹,可由于与事故发生时间相隔多时,DNA微量物质测试最终没有任何结果。
“证据缺失,你让我猜,这肯定不好猜,但你又非要我们猜,这就是我们最难的地方。”王慧君说。
为解决类似难题,研究所准备购买一台3D现场全景扫描仪,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辆现场勘验车。
这样一来,他们不再需要趴在事故现场的地面上拉皮尺。不出几分钟,这台扫描仪就能把事故现场以“3D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153米以内的三维空间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事故现场将快速恢复通车,鉴定人员则可以返回实验后再“勘验现场”,慢慢测量各种角度和距离。现场的一些证据,也能以更加客观精确的方式保存下来。
不过,所有收集而来的证据,最后还是需要鉴定人员仔细地分析与研究。在李冬日等人看来,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他相信,无论交通事故多么复杂,“只要数据和痕迹搜集全了,就没有不可以解决的问题”。
1 2责任编辑: 孟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