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0-09 07:38 来源:北京晚报宋玮 作者:
车市限购令的出台,催生了一个新行业的诞生——牌照租赁。眼下北京许多的汽车“4S”店都推出了出租车牌这项独特的服务:消费者每年支付数千元、购买商家指定车型,并承诺摇中车牌后将原车牌还给 “4S”店,就可以使用“4S”店的汽车牌照。这项服务十分火爆,以至于在一些团购网站出现了低价“团租”车牌的项目,而且在各大同城网站,也有个人或者中介公司明码标价出租汽车牌照。
“您买车,我出牌,每天仅需1元,即可享用京牌1年使用权。”这是北京一家团购网站团宝网在9月19日推出的团购项目。这项团购吸引了20512名用户的关注,很快,该网站上便挂出了“每天1元车牌售罄”的通知,随即租赁车牌涨到了每天2元。并且附带声明:“十天后起每天3元,先到先得!低价不等人,越等价越高!”
这是最早提供出租车牌团购服务的网站之一,随后,京城的其他团购网站也争相推出了“一年365元团购车牌”、“一年730元租车牌”等各类价格不一的租车牌团购项目。团购网站上公示的租赁方式非常简单:即使摇号不中没有购车资格,只要买车的车主在指定4S店购车,再交上一年的车牌租赁费用,就可以使用一年的北京车牌。记者注意到,这些团购网站的合作方大多是联拓集团旗下的北京8家4S店。
给车上全险 出事自己担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了朝阳区小武基桥东南角的联拓汇通4S店。4S店的一位销售人员迎上来向记者介绍新车,但记者提出因为摇号两月未中而暂时不考虑买车时,该销售人员立即当众高声向记者介绍店内刚推出的“您选车,我出牌,无需摇号,无需置换,同时最高返还万元4S店售后服务代金券”的服务。这名工作人员称,如果在店内购车,那么可以享受店内租赁车牌的服务,可以按月或者按年来租赁。同时,该工作人员也提出了两个附加条件:由于牌照由4S店提供,消费者所购买的车也将登记到4S店负责人的名下,一旦消费者日后开车发生严重事故,该店负责人可能被追责。所以,租车牌买车的客户在车牌租赁期间也需要给汽车上全险,而且要额外购买一份保额10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第二,由于租牌买车要以店方负责人的名字登记,消费者不能办理贷款购车手续,只能全款购买。
销售人员称,每辆车由于总价不同,车牌的租赁费也不同:25万以下的车,每个月车牌的租金是500块钱;25万以上的车,每个月1000块钱。如果车主参加了团购活动,那么可以以团购的低价来租赁车牌。“但目前牌照已经不多了,估计明天就能租完。”工作人员称整个集团下属的4S店已通过这种方式卖了几百辆车,大大增加了新车的销量,而车源都是去年限购之前的备案车辆。
销售人员说,购车后如果中签,可以随时将车辆过户到购车人名下,不会额外收取费用。如果1年之后,购车人还没有中签,购车人可以继续使用车牌。但除此之外,购车人还要和4S店另外签一份合同,约定车辆使用时,如果发生车祸等问题,都由购车人自行承担责任。
租赁有风险 雷响雨点小
随后,记者还联系了一些专售马自达、尼桑等中档日系车的4S店。这些店的销售人员都明确表示,可以考虑提供车牌租赁,但租赁有风险,需要车主来店洽谈并且有强烈的购车意愿才能申请。
而在网上,这些提供“租赁牌照”、“代办牌照”的服务公司则比比皆是。记者电话咨询一家位于小红门的专业代办牌照的服务公司,其中的工作人员更是信心十足:“我们已经做很长时间了,每个月都有十几个来找我们上牌子的,租牌子的每个月也能有十来个。”为表示诚信,他说可以为记者快递一份刚刚签好的协议。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租车牌的服务比较热门,提供车牌的租赁方也是遍地开花。但是真正租车牌的车主们并没有这些4S店宣称的这么多。在一些租车牌的团购项目下,1个月的成交记录仅56个,而随着“租车牌服务被叫停”的风声日渐传出,日成交记录也在递减。
网友“繁星听心”在回龙观社区网发帖质疑说,“它的车牌是哪来的呢?是谁特批的?每个月给4S店几百个出租?这合法吗?”网友还提出,车辆挂牌在别人名下,而且保险投保人是4S店,险种由4S店上,日后理赔也必然要经4S店之手,那么购车人的手续必然会繁琐,这样非常不方便。
记者了解到,有些经销商在去年12月23日之前,以公司的名义备案了一批新车,因而拥有了一批车牌资源。据悉,本市已公布了首批经销商备案的新车,共有2600多辆;还有一批备案车尚未公布。颜景辉预计,这种车牌资源,全市可能也就几千辆。这些很可能是用于租赁的牌照的来源。
律师说法
规避限购令 仅买使用权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律师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称,这是规避北京汽车限购政策的一种做法,这样的买卖关系,消费者购买的不是所有权,而是使用权,存在一定的风险。
另有汽车销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4S店的“以租代售”行为属于打擦边球,管理部门已经关注此事,今后如果出台相关的规范,对于采用此种方式购车的人也许有影响。因此,购车人在选择“以租代售”的购车方式时,应考虑清楚,谨慎购买。(本报记者 宋玮)
责任编辑: 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