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错时上下班首日遭遇雨天两周后能看出效果

错时上下班首日遭遇雨天两周后能看出效果

大家车网 2010-05-20 08:58 来源:易车网 作者:

早高峰车流略有减少,时间相对延后。按惯例,新制度至少执行两周后才能看出效果。

5月17日,是沈阳市试行错时上下班的第一天。由于是周一早高峰,外加阴雨天气,因此沈城主干道还是出现了拥堵情况。有专家表示,从北京、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的经验来看,新制度要至少执行两周之后才能看出效果。

针对错时上下班首日,沈阳市交通部门也对公交运输提前做好了准备。考虑到错时后,有可能使原早高峰时间延后,市交通部门因此在保持原车流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班次、加密车隔,保证市民正常的上下班时间。

交通部门负责人表示,执行新制度的首日还不能看出高峰时段客运的新特点。此外由于当日的阴雨天气,乘坐公交车的人较比以往要多,增大了拥挤程度。公交部门将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调查,针对错时上下班后新客流的变化做出应对方案。

机关干部:不少人还得早出门

沈阳市试行错时上下班,机关干部是上班时间改变的主要群体,那么他们的作息时间有什么变化呢?

在沈阳市委工作的刘先生表示,虽然执行了错时上下班,不过,由于早上起来要送孩子上学,孩子的上学时间没有变,当家长的早上出门时间就没办法推迟,所以较比以往上班的时间没有多少变化。刘先生还表示,他身边的同事感受也都不尽相同。不过,按照新上班时间,提早赶到办公室了,倒是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一下手头的事务,提前准备好一天的工作。而对于下班时间,刘先生则表示乐观,由于下班时间修改在了晚6时,此时晚高峰已经过了,因此下班相对显得顺畅许多。

而在市政府工作的岳先生则表示,虽然他不用早起送孩子,不过在办公室里他是比较年轻的,早点去收拾一下办公室已成了习惯,所以他早上出门的时间也没发生变化。岳先生坦言,尽管周一早上的车流量很大,不过由于自己的上班时间延后了,因此花费在路上的时间长一点也不用着急。新的上下班制度中,企业、服务类部门的上班时间没有改变,因此不少沈城市民表示,新制度对他们的作息时间影响不大。

市民孙女士在某外资企业上班,每天早上都要乘坐214路公交车。当天上午8时许,在市政府车站等车的孙女士对记者表示,她并没有感觉等车的人比以往减少了。孙女士认为,机关单位的上班时间延迟了,由于机关上下班多有通勤车,或者部分人自行开车,乘坐公交车的人较少,执行新制度,赶公交车的人群并没有减少,所以还是感觉拥挤。

拥挤情况略有缓解,早高峰相对延后

记者对错时上下班前后沈城部分主干道的车流量做了粗略的统计(见图示)。结论是,错时上下班后,早高峰拥挤情况略有缓解,但并不明显;早高峰时间相对之前有所延后。

5月17日早7时45分,记者从新湖小区登上了140路公交车,车里人不少,但并不拥挤。公交车司机陈艳看来,当天的乘客量比往常少些,只能算半车人,也许和下雨天有关,往常这个高峰点儿,车里挤得满满的。 140路车从珠江桥口上东西快速干道时,记者看到,路上车辆还是比较多,车行速度很缓慢,前面一辆接一辆、绵延不断的车在一点点前行,但车子多数时间是在行驶状态,只在通往市府大路的下桥出口处,路上车辆比较拥挤,有短时间等待,没发生长时间的停滞现象,从上桥到下桥,公交车用了7分钟。

昨天早8时20分左右,295路的刘司机经过北二路两洞桥路段时,觉得异常顺利,只等了一个信号就顺利通过。平日里,上下班高峰时段通过北二路是她比较头疼的路段,早晨从西向东,晚上从东向西方向经常堵车,一二分钟的车程,由于车流量大,即便有交警疏导,一般也需要15分钟才能通过。对于错时上下班第一天乘客的数量,她表示,和平时差不多。记者又通过221路公交车司机李传祥、248路公交车司机了解到,乘客数量看不出明显变化,除了皇寺广场附近修路,248路在那里堵了将近1个小时外,车行还是很顺畅。在南京街和市府大路路口执勤的交警刘警官说,今天通过此路口的车流量比往常少,往常车辆需要二三个信号才能通过,今天只需要1个信号就能顺利通过。

中小学生家长:送孩子容易了,接孩子成难题

5月17日早7时20分,记者来到沈阳市育鹏小学。平日此时,孩子们基本到校。而由于部分家长从17日开始上午9时上班,7时30分,记者看到一个教室里只有不到10名学生。二年级的班主任李赜老师告诉记者,全班35名学生,以前7时30分教室里几乎坐满。而当天才来几个孩子,看来家长错时上下班对孩子上学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7时35分,三年级的张晓权被爸爸送到学校。虽然按照学校规定,学生每天7时40分到学校,但以前张晓权每天都7时到校。因为爸爸上班比较远,如果7时40分送孩子到校,爸爸就得迟到,所以只能提前送孩子上学。晓权的爸爸告诉记者,“今天是错时上下班第一天,我们有了充裕的时间送孩子。我们再不用把孩子提前送到学校,老师没来还得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

送孩子上学方便的同时,一些家长又遇到了新的问题――6时下班接孩子太晚。小学一般4时30分放学,家长要在两个小时后才能接孩子,所以部分小学正在考虑延长托管班时间。“孩子在学校托管班写作业我们很放心,就是孩子晚上吃饭太晚,我们担心影响孩子的健康。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窗口单位:照样忙

昨早8时30分,记者来到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怒江派出所。和往常一样,此时,负责办理户口和身份证的两位女民警站在各自的窗口前,开始为居民办理相关业务。

孟卓是身份证专勤,在核实过相关手续后,她开始为一位居民办理《居民身份证编号变更证明卡》。孟卓说,派出所的办公时间没变,来办事的居民人数也和过去差不多,没啥明显变化。

稍后,记者走进附近的一家农行储蓄所,坐在前台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银行系统办公时间不变,但早上一开门,感觉到储户跟以前比略少些。南行500米外的工行小白楼储蓄所,工作人员小谭也感觉储户比以往略减少,但不明显。

9时45分,记者来到负责办理产权证等业务的房地产大厦三楼,只见人头攒动,大厅中央的上百张椅子几乎座无虚席,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一个个满脸的焦急。工作台后,工作人员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产权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里的情况与以前雷同,客户好像没有减少。

家住营口的周海波来此办理产权证。周海波特意在早上7点半就赶到这里排号,结果等他到了三楼一看,前边已有二三十人在排队。这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来办业务的客户数量不见少,窗口仍然很忙。

交通广播台记者:晚高峰路况顺畅

一直作路况报道的辽宁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记者小睿的感觉是,昨日的错时上下班对缓解路况拥堵作用很明显。

每天7时30分左右,堪称早高峰“峰谷”。但以往一些在此时拥堵较严重的路段,昨日却很顺畅,譬如“老大难”路段南顺城路朝阳一校门前、文艺路文艺二校门前都无梗阻了。

小睿分析说,昨日是周一,早上车流量在一周里最大;加上一直下雨,路滑,车行得慢;部分街路还有施工修路,这些情况都会对路面交通产生影响。即使这样,堵车现象还是有明显缓解,这说明错时上下班很有效。也许在接下来的几天再看,效果会更明显。

昨晚6时整,记者再次拨打小睿电话,得知在晚高峰时段路况也很顺畅,特别是南北走向的街路基本上畅通无阻,东西走向的街路在中山路、北站站前、东西快速干道等5处出现堵车情况,但比以往还是要好些。南五马路、文化路以往都是晚高峰拥堵最严重的地方,但昨日却不然,小睿说这就是错时上下班的结果。

以往晚高峰时,若下雨,路面会堵得一塌糊涂,但昨日这种情况也不见了。

本报记者/杨东溟 文继红 张 昕 孙大卫 赵乃林 文 本报记者/万 重 摄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