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张殿业称成都交通远未到最困难的时候

张殿业称成都交通远未到最困难的时候

大家车网 2010-05-10 09:14 来源:易车网 作者:陶秋如

成都市民对“缓堵”的关注和讨论在限车听证会前后达到高峰。造城高峰期,公众利益和个体利益如何平衡?如何化解市民抱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理性视角和理性建议?首次就这些问题公开正面回应的交通主管部门能告诉我们什么?    

蓉城近日的焦点几乎被“交通”垄断。

4月,三年内新增2000辆出租车刚在“激辩”中听证通过,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总量控制政策又走上前台,5月还将进行地铁1号线票价听证……看似分散的事件背后,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对交通的空前关注:成都的城市交通究竟处于什么阶段?高效智能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何时实现?

5月7日,限车听证会后一周,记者再三邀约之下,成都市交委副主任、市规划局副局长张殿业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成都城市交通处在最困难的转型时期”

记者:成都城市交通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张殿业(下称“张”):成都城市交通处在一个困难、复杂、敏感的战略转型时期,但是还远没有到最困难的时候。

一是地铁工期长,比如今年将开通1号地铁线,长度18.5公里,但建设时间用了近5年;二是地铁站点建设必须采取明挖手段,大约1公里就有1个站点,未来近10条地铁线的施工覆盖面将很大,对现有道路的占用将会更多;三是地铁修建导致部分公交线路不断调整,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影响。

此外,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也造成一些暂时的拥堵。而这种较为频繁的改造,主要是由于前期规划不周全造成,或是满足地铁、管线走向等特殊需要。

因此,目前交通拥堵还是局部性、时段性,还没有进入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

记者:市民关注的是,这种状况能否得到改善?有没有时间表?

张:2015年后,虽然城市交通还是拥堵,但是人们有了更多的出行方式选择,可以选择时间可靠性好的地铁出行等。

城市交通拥堵的常态化是不可回避的,但必须采取积极的系统的交通战略措施。

首先是在中心城区加速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力争在2015年地铁1、2、3、4号线全面运营,里程约120公里,5、6、7号地铁线也将开工建设。快线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构成的多层次、综合性衔接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力争实现。

二是对小汽车出行实施需求管理,包括动态交通及静态交通的需求管理政策。

三是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使密集住宅区、地铁及公交站点、密集商业区、工作区等布设公共自行车点。

四是完善路网功能结构,形成快速路网体系。同时建立安全、便捷、友好的步行系统,方便不同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

五是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问题这个最大问题,我们是单中心城市,城市未来形态及结构必须实施战略调整。

六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正在加快实施。

七是作为市域铁路的成灌、成彭、成蒲线及成德绵乐线正在抓紧实施,建成后将大大缓解第三圈层依赖小汽车出行到中心城区的局面。

记者:如何评价成都市目前公共交通水平?

张: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现有水平还不够高。从规模上看,常规公交的线路密度低,总规模不够,尤其是三环到绕城之间公交线路太少;从投放上看,近年虽然我们以每年1000辆以上的速度增加公交车投放,但同时每年也在被淘汰一批车辆,事实上公交驾驶员规模不够,甚至出现有车却难招到驾驶员的情况;从基础设施上讲,近年来成都修建了200多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并设置了一些港湾站,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公交专用道也占用了部分社会车辆的道路资源。

“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部门及交通参与者都应为缓堵负责”

 记者:哪些部门应该为缓堵负责?

 张: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综合矛盾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讲?成都的交通问题需要多个部门的有效合作:交委主要在宏观战略层面对城市交通进行协调,规划局进行规划设计,建委实施建设中心城区道路,公安交管部门负责道路安全和信号灯等设施系统管理……这是一条链条,彼此之间要相互呼应,不能脱节。

比如,规划的快速路不能修成了主干道,也不能设置信号系统,进出口设置也必须有规范的要求,否则就会损害功能,因小失大。类似的问题需要多部门的“一体化”,目标是最大限度使链条安全高效运转。

另外,在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与原有的绿化、管线通讯设施或区域内单位的用地发生冲突,需要多方面的协调,这是一个难点。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所有交通参与者都要有文明意识。举例来说,目前成都市每天的交通擦刮及以上事故500多起,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出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

记者:在现有机制和条件下,还有哪些原因制约交通通畅?

张:一方面,目前成都交通的智能化水平较低,比如信号系统灯不联控,没有完善的动态即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尚不能动态有效地引导车辆行驶;另一方面,一些出台的交通组织方案缺乏动态仿真系统预评估,也引起了市民的一些争议。目前需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效果评估手段。这种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让一条路通了,其他路却都堵了,必须符合网络均衡性的最大效率化。

解读新一轮成都城市交通规划

记者:城市拥堵并非成都专利,承认现实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请问成都城市交通下一阶段将如何规划发展?

张:目前我们正在编制新一轮的《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纲要》,规划层次主要为近期2015年。

具体来说,目前常规公交的出行分担率仅为19.4%左右,2015年要达到25%—30%,公交300米覆盖水平不能低于80%,地铁运营线网要达到120公里。我们将精密分析现有的条件,合理的规划公交线网长度、线路数量、站点数量、不同车辆运力结构、始末发车时间、发车间隔等。

慢行系统将是重中之重,举例来说,人们要从交通主干道或次干道的左侧到右侧时,至少几百米就要有安全便捷的人行天桥或是红绿灯交叉口。最重要的亮点是公共自行车体系将在2015年全面建成,2小时免费使用,站点将覆盖密集住宅区、所有地铁站点、主要公交站点、大型商业区、密集工作区等。

以上目标实施必须要有智能交通为支撑,建立交通诱导系统、公交调度和服务水平评价系统、交通评估系统等。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