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深圳交通严重超载 研究收牌照费缓解拥堵

深圳交通严重超载 研究收牌照费缓解拥堵

大家车网 2009-12-17 09:47 来源:易车网 作者:

昨天(12月16日)下午,市政协主席王顺生主持召开四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主要议题是围绕我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专题议政。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市政协副主席姜忠、廖军文、余晖鸿、黄中伟、张效民、陈思平、姚欣耀,秘书长汤丽霞等出席会议。

深圳交通严重超载 研究收牌照费缓解拥堵(0) 大家车网

据了解,“关于我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是市委交由市政协完成的2009年度重大调研课题。从今年4月开始,市政协就组织多家政府部门和综合开发研究院,分别针对土地、交通、水资源、生态环境、海洋、能源、就业、人口等9个资源环境的主要载体和对象进行了深入调研,昨天的专题议政是调研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汇报。调研结果显示,深圳的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多个资源环境载体的实际承载力已处于警戒水平甚至已接近极限。代表课题组发言的市政协委员和政府部门负责人在现实分析和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路径和政策建议。

市政协常委李贵才说,这些调查提醒我们正进入一个“有限资源”的时代,考虑到土地的使用周期,深圳已经到了城市更新的时代。市政协常委韦朴则对水资源的调研感同身受。他说,深圳目前已严重缺水,急需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配置。

“从我们讲了多年的‘四个难以为继’到环境资源承载力,这是一种深化。”吕锐锋高度评价了此次调研成果。他说,这种深化,是由定性延伸到了定量,是一种方法论的进步,其中不少调研报告用数学模型和大量数据说话,更加科学,判断也更令人信服。

“对于环境资源,过去习惯于用了再算,现在是算了再用,还有多少家底,必须算了再来用,这是以承载力定发展的认识论的进步,有利于克服搞建设搞开发提指标定任务的盲目性,增强理性能力。”吕锐锋说,调研成果将成为市委市政府制定深圳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也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可信可靠可行的基础。

交通

现状:私家车占比过高

建议:提高拥车用车费

在昨天的专题议政会上,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黄敏提交了关于《深圳市交通承载力研究》的成果汇报。目前,交通部门建立了红、黄、蓝、绿四个预警等级,分别代表严重超载、高度超载、适度超载和承载良好。目前我市交通已处于红色预警状态,属严重超载。

据了解,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人口密度、车辆密度均大于深圳,但城市交通承载状态良好,道路畅通程度以及公交服务水平等高于深圳。制约深圳交通承载力的因素何在?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深圳的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相对偏低、且公共交通相对滞后,城市交通结构不够合理。据了解,至2008年底,深圳的道路总里程分别是香港的2.76倍、新加坡的1.67倍。但路网密度低,仅为新加坡的60%,轨道交通密度也远低于香港和新加坡,现状为0.01公里/平方公里,仅为香港的1/30。在公共交通方面,至2008年底,深圳市公交车万人拥有率为13辆,仅为香港的46%(28辆)和新加坡的40%(32辆)。与公交的滞后相比,我市机动车却增长迅速。从机动车总量看,至2008年底,深圳市为128.9万辆,分别是香港的2.02倍和新加坡的1.44倍。我市机动车千人拥有率为109辆,高于香港的61辆和新加坡的99辆。

“私人交通占比过高,公共交通供给水平偏低,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承载容量。”黄敏说,我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滞后,交通管理缺乏先进技术手段,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难以提升。

“在现状路网条件下,假定机动车均增长10%计算,3年后路网承载水平处于红色预警状态,城市交通将由局部拥堵变为全面拥堵。”调查报告指出,我市将研究推进车辆注册附加费、牌照费、拥车自备车位制度等措施,提高小汽车的拥车成本,减缓小汽车的过快增长。至2015年机动车年均增长率不宜超过7%;2015~2020年均增长率不宜超过3%。

此外,还将研究中心城区拥挤收费、小汽车单双号限行政策等措施,提高车辆使用成本,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并合理调控拥堵区域的停车设施供给及停车费用,通过“以静制动”的措施缓解小汽车的压力。

土地

现状:净增建设用地仅剩59km2

建议:上天入地扩空间

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不能突破976平方公里,现在已经使用了917平方公里,这意味着今后11年内,我市建设用地面积仅可净增长59平方公里。在昨日的专题议政会上,我市后备建设用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引起普遍关注。

据市政协常委、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听介绍,30 年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资源承载力已日益临近阈值。与深圳一样,香港、新加坡、东京也是资源与环境容量匮乏的城市,但这些城市资源环境对经济与人口的承载力却超过深圳。如香港已经开发百年,依旧有大量土地可供开发,按照地均GDP产值和建设用地面积计算,我市土地利用效率只是香港的20%左右,与东京、新加坡的差距更大。

不容忽视的还有我市土地的权属问题。土地虽然已经全部国有,但实际管理权集体、政府二元化。经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宝安(含光明)和龙岗两区股份合作公司实际占用的土地约349平方公里,约占特区外建设用地总量的一半。

宝安、龙岗两区共清理出历史遗留用地约150平方公里。1999年以来全市涉嫌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0%。且由于城市化转地补偿手续不完善,在城市化转地中,实际补偿范围仅占计划补偿范围的52%,部分未补偿,部分做空间调整。“这也就意味着,近半的土地被‘藏’起来了。”汇报人称。

如何才能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报告指出,我市应该将“开源”、“节流”与“挖潜”相结合。将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与构建宜居和谐环境相结合,向地上拓展建设空间;完善地下空间的使用权制度,实现发展空间的地下拓展;科学编制围填海造地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平面拓展。同时控制建设用地增长,提升内部利用效率。

“现在存在不少未建地和低效用地,大部分产权复杂!”报告称,要以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综合管理为手段,打开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突破口,同时以产业用地为重点,严格准入,加强批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

同时,主动推进土地资源的空间整合,实现土地的集聚利用,大幅度整合形成规模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多个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产业园区。并开展建设用地清退,改变摊大饼式的城市空间分布状态等。

水资源

现状:缺水严重七成靠外调

建议:经济杠杆促节水

在昨日提交的《如何提高深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报告中,市政协委员、市水务局副局长李长兴介绍了我市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按2008年用水人口计算,我市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56m3,对比国际500m3/人的水紧缺指标,不足其1/3,“深圳为严重缺水城市”报告作出如是判断。

深圳市本地水资源缺乏,供水主要依靠境外调水。作为缺水城市,水资源承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如何?李长兴认为,深圳应立足东江,着眼西江,着力抓好境外引水工程前期研究与工程建设。他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市70%的用水量来自东江境外调水,存在水源单一不能互补的风险。且东江流域径流时空分配不均,枯水期严重缺水使城市供水安全难以保障。一旦东江遭遇特枯年或发生水污染等不可避免的供水障碍,将对全市的供水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他建议深圳应另辟可能的境外水源途径,积极参与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争取西江引水指标,将西江作为深圳第二境外水源。同时,积极参与新丰江水库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并考虑将新丰江水库作为深圳市自东江流域引水的第二水源。

此外,还可利用水价经济杠杆促进节水。报告建议提出水价调整方案,尽可能使水价较好地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应成本,平衡企业和居民的水价负担。并继续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用水价调控居民及企业(单位)用水,增强节水。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