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深圳关内外两重天 关外烂尾路保持十余年

深圳关内外两重天 关外烂尾路保持十余年

大家车网 2009-12-09 10:11 来源:易车网 作者:周昌和

修条深惠路,让车站没了,让私家车常受伤;修条深惠路,说要多少道路来分流,沙荷路、红棉路五年搞不成,禾坑小关200米四年不通,兴龙路等等毫无踪影,这是什么水平? ——— 奥一网友“布吉草民”

记者调查

烂路不通百事俱废

网友们对深圳关外的抱怨,无疑,道路问题首当其冲。其中,“断头路”、“烂尾路”让诸多关外市民苦不堪言。

龙岗坂田永香路便是这样一条顶级“烂路”,规划十多年,至今未完工,引来周边居民众多投诉。“垃圾堆成小山,茅草长得比人高。”在附近工作的赵远远深受其苦,叹息说。他在坂田五和社区光雅园村帮人看一个小杂货店,而家住在民治。因为永香路没修好,赵远远每天上下班坐公交,都要绕远路。他说,如果永香路修好了,自己上下班大概能缩短一二十分钟。

规划建设中的永香路直达光雅园村,这也是该村最主要的一条对外通道之一。赵远远抱怨,因为路不好,来人少了,自己小店的生意也受到不少影响。而其实,光雅园村的村民们对永香路尤其恨之入骨。

“一房一厅在附近地段村子都是租五六百块钱,在这里只能租三百块。”一村民说。正常情况下,该村距离梅林关只有五六分钟车程,本应是关内蚁族的租房热地。不过,眼下“都给这路毁了”。永香路,作为最主要的进村通道,如今满目疮痍。路面坑坑洼洼,石块分布,最深的坑足有20厘米,一到雨天,泥泞不堪,“根本没法走”。

事实上,早在1993年版的深圳地图上据称就能看到永香路,该路规划已十多年。永香路市政工程划分为二个标段施工,目前在四季花城附近一段已经修好,而剩下的路段依然显得遥遥无期。在此前的施工招标公告上清楚写着计划开竣工日期: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4月23日,计划工期420天。

如今,距离计划竣工日期又大半年过去了,永香路周边的居民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盼来道路修好。他们四处投诉。永香路属规划中的城市次干道,建设单位为龙岗区建筑工务局。他们也很头疼,解释说,造成永香路迟迟无法动工建设的原因,主要是征地和拆迁因素的制约。

关外“烂路”为数不少

永香路不是唯一,在深圳关外这样的“烂路”为数不少。如沙荷路,开工五年多时间过去了,周边居民还是迟迟等不来道路建成的一天。网上更有市民戏称,该路为深圳最大的“烂尾路”。

“布吉草民”的网帖所指基本总结了龙岗的几大“烂路”,如五年搞不成的沙荷路、红棉路都曾被视为缓解龙岗交通压力的大动脉。施工被拖延的“烂路”不少是因为拆迁征地问题没有解决而一再耽搁。不得不动“大手术”的深惠路,也一直受到市民的诸多抱怨,有关部门对施工给市民造成的影响考虑不足,致使进程中,极大干扰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而诸如这些,其实都反映了特区外政府部门的城市管理能力面临考验。网友“布吉草民”在帖子的末尾发出“这是什么水平”的质问,其实更多是抒发市民内心对政府部门城市管理能力的不满。

特别关注

撤二线关易 缩短差距难

深圳提及撤关、扩特区,已经有多年了。今年动作频频。10月27日,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在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调表示,深圳特区延伸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正待审批。他说:“深圳特区占深圳市的面积不足五分之一,特区内外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在新的时期严重制约了深圳整体的发展后劲。”

显然,深圳是下了最大决心,推动特区扩容。不过,撤关容易,特区内外一体化却路漫漫其修远兮。

随着深圳30年来的高速发展,主政者也已经清晰意识到,长期以来,由“二线关”而形成的特区内外分割造成了深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一市两法”的困惑,严重制约了深圳的发展,是时候改变了。代市长王荣来深圳后,面临的一大问题即是“推动关内外一体化”:是推动关内外一体化,而非是简单的撤关。

29年来,深圳关内外不同轨迹的发展,已然形成了一道鸿沟。这道鸿沟几乎无处不在,体现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市规划、道路交通、配套设施……甚至是关内外居民的平均学历和每百人所拥有的深圳户籍比例上。而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关内外的差距,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关外出门灰尘扑面而来,散步找不到公园,内急不容易找到厕所,公交车尾冒黑烟……而治安问题更是让人心忧。

网友“依纱维纱”向王荣诉苦,其作为香港商人,最怕就是(匪徒)抢不到(东西),(我们)还被打,有的还(被)刺伤。在布吉开百货超市的黄俊贤先生也抱怨,防盗成本占总成本的三成以上,开给保安的工资比给营业员的还要高。

以上这些关内外差距的方面,更多是市民实际生活中的感受,而更多问题其实背后都体现着当地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水平。撤关,推动关内外一体化,或许当务之急是提升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

网友支招

内外一体 交通先行

不少网友认为,关内外的差距已经是“冰火两重天”。对于缩短差距,不少人从自己最日常的生活着手,认为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重点应先抓交通问题,同时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奥一网友“迦南美地”说:本以为城市化后,关外基础设施会得到完 善、城市 管理水平会有所提高,但作为基层老百姓却感受不深,基础设施依然还是缺乏,管理依旧还是一样的混乱不到位。多的不说,在此建议强烈关注关外交通问题,特别是各个关口需要下定决心彻底整治,多安排交警驻点疏导。

另外一名网友则提出,加速重点道路的建设、加速特区内外主要连接干道的规划和建设,要特别加速南山滨海大道连接宝安的海滨大道。这名网友也很关注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他建议,重点抓好建设关外中小学校、交通、治安、医疗设施(社康、大医院建设)。

从最终目标来说,众多网友的呼声都基本一致。即“特区内外的管理体制何时才能一致?”“早日实现关内外一体化。”

专家点评

关内外发展应统筹规划

牛慧恩是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她曾专门研究过深圳关内外基础设施差距的问题。对于关内外一体化,牛慧恩认为,政府官员和市民的意识都十分重要,同时要完善关外建设中对老百姓的利益协调机制。

“关内外一体化是个老话题了。”牛慧恩说,从政府层面来看,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推动关外建设。毕竟特区内发展基本饱和,关外的城市发展有更大提升空间。她分析,关外发展也存在不平衡问题,中心区建设较快,不过总体来说,关外基础设施的欠缺相当大。

关外的发展必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牛慧恩看来,需要强调关内外一体化的意识,从政府部门来说,对关内外发展是一个统筹的规划,对关外的建设应有一些超前意识,对一些基础设施用地等预先预留,提前规划。

目前关外跟特区内重要一点区别是,不少土地在老百姓手里,征地很难。牛慧恩指出,接下在推动关外建设中,政府应当协调好针对老百姓的补偿机制,包括从政策倾斜上,从实际操作上完善。城市的发展应在既能开发建设又能注重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中取得平衡。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