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无车族 拥堵费 杭州城市堵车何以解难?

无车族 拥堵费 杭州城市堵车何以解难?

大家车网 2009-11-20 04:47 来源:易车网 作者:

城市堵车,何以解难?

明天,很多杭州市民就会收到一份特殊的问卷。涉及的问题有:汽车牌照要不要实行有偿拍卖?拥堵费该不该收?停车费能不能涨?

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越来越迫切。

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杭州新一轮交通“治堵”行动正在悄然推进,由当地城管办、统计局联合发起的一项交通问题民意调查正全面推开,统计结果将于本月底公布。

直面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杭州再次成为全国的焦点。在城市空间资源已近极限的形势下,公众调查透露的信号是,为了抵挡“滚滚车流”,杭州要寻找更多的出路。

无车族利益

钟峥办公室的窗户,正好对着中河高架。这条城市南北主干道,在早晚的交通高峰期,车辆总是首尾相连,经常会排出好几公里。

作为杭州市道路停车收费监管中心的副主任,对于城市交通的拥堵,钟峥有点担心。这一年多来,她所在的部门与杭州交警协同合作,致力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一项工作,就是在地面上寻找更多车位。

自去年7月1日起,杭州实施的“停车新政”扩充了大量道路和人行道空地停车资源。然而,来自交警部门的数据却不容乐观:杭州主城区每天新增机动车400辆,加上萧山、余杭,保守估计当地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0余万辆的速度上升。这让钟峥相当担扰,“要知道,交警部门挖空心思了一年多,也只划出了5万多个停车位。”

这意味着,泊位将永远短缺。城市停车,已经成为“难结”。

“略微夸张一点地说,很多地方,再想划新的车位,就只能划到墙壁上了。”杭州市城管办证实,杭州主城区的停车空间,已近极限。而为了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应当采取必要的方式,削减机动车对市区路面空间资源的需求。在他们看来,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对机动车的总量实施控制,值得做进一步尝试。

在采访中,杭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表示,无论是拥堵费,还是停车费,其征收的范围和标准都会充分听取市民的想法。他们甚至会关注本地一些人气较旺的论坛,了解网民的意见。

城市道路是一种公共资源,每个人都有权对交通问题发表看法。根据杭州市之前所做的一项调查,超过半数的市民认为,“停车新政”实施之后,行人的路权保障有改观。

“不能因为要求缓解交通矛盾,而牺牲无车人的利益。车位的‘应划尽划’,车辆的‘有序有偿’停放,直观上看是为了有车族的利益,但也增加了无车族行路的便利。”钟峥说,“换句话说,我们一直在寻找无车族和有车族利益的平衡点。”

拥堵费争议

近日,记者独家获得一份由杭州市民情民意调查办公室起草的建议,其中提及“根据杭州现有机动车总量,科学确定每年新增车辆数,限量发放机动车牌照”,“对家庭有两辆以上车辆上路的,征收交通拥堵费、排污费”等。

尽管只是一份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的建议,但涉及到了多个敏感话题,其中,“限量上牌”、“拥堵费”等又首当其冲。

专家解释,拥堵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手段。在城市路网拥挤路段或中心区域实施拥挤收费,用增加出行成本来减少交通量,利用“价格杠杆”缓解城市道路的拥挤状况。

道路拥堵收费策略于1975年率先在新加坡实施,2003年,英国伦敦成为了世界上第2个实施道路交通拥堵收费的城市。随后,斯德哥尔摩等城市相继实施了拥堵收费,国内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进行过相关的可行性研究。

今年7月,有消息披露,《广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实施方案》历时三年规划,获得全国专家评审通过。而这项方案一旦被市政府批准,广州将成为全国首个收取道路拥堵费的城市。

收费尚未实行,就引来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之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4%的广州人对此持反对意见,6.6%的被调查者认为切实可行,2%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在高使用频率的路段对车辆收费,这在已经有了完善的路网基础的城市推行是可以的。但是,中国大城市的交通结构更为复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常规公交的饱和度远高于国外城市。

曾参与编制了杭州、北京、上海等城市交通白皮书的柯林布坎南公司,是一家国际知名的交通咨询服务公司。该公司中国总部负责人贝西蒙也曾经向本报记者表示,就“拥堵费”而言,世界上最知名的“伦敦模式”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系统。

贝西蒙说,高额的进城费,仅仅降低了两成的车流量,同时收费系统本身的维护成本昂贵,大量耗费了收取进城费带来的收益。而伦敦市中心收费区域高峰期的拥堵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

面对拥堵费的各种争议,杭州市相关部门表示,将根据接下去进行的调查结果谨慎论证。他们听取了很多专家的建议,意识到靠修路来解决交通问题,已经潜力不大。现在解决拥堵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源头上控制机动车总量。“拥堵费是调控手段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措施。”

另一种出行

杭州下城区的漾河人家、西湖区的枫华府第等4个住宅小区,曾经被挑选进行过一次实验,内容是“引车入库”。

在这4个小区里,一共有地下停车位1659个,但有700多个空闲。地下车库的包月费要360元,而小区地面每月100元,小区外道路包月只要80元,住户们称,价格相差太大,还是停在外面合算。

杭州市城管办坦言,他们提出的“逼车入库”的建议,也是无奈的选择。经过全市范围内的排查,众多物业所拥有的地下车库处于闲置状态,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对此,他们也在这次问卷调查中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引车入库”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经济杠杆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在一些论坛的讨论中,网友们认为,这会让车主们自觉地纳入城市管理的调控系统,为当前的交通难题寻找解决之道。

记者从杭州公交集团了解到,上个月,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日租用量已经突破18万辆。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雪军说,到今年年底前,预计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总量将达到50000辆。

杭州的免费单车计划,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醒目的“便捷、经济、绿色、环保”的公益烙印。随着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规模的扩大,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作用日益明显。有关部门还提出,将免费单车更多地引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大院,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外出办事少用汽车,多骑自行车。

按照柯林布坎南公司的交通专家的建议,高效的公交系统是城市区域未来发展的关键,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推行“公交优先”,是具有“进步性”的交通政策——帮助不富裕者和移动性差的人群,增加他们到工作地点、学校、商店和休闲及文化区域的“可达性”。

钟峥也赞同这一点,她说,如果希望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调整停车费来缓解交通拥挤的问题,首先应当为市民提供可替代的高效率的出行方式。

她的朋友住在日本东京,发现当地人家里一般都有好几辆车,但除周末和假日外,基本停在自家的车库里;如果出行的话,就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钟峥希望,杭州也可以构架一个更为方便、经济的公共出行体系。

记者了解到,根据杭州市统计局的调查,“停车新政”实行一年多来,市民的出行方式和购车用车的观念已经有所变化。在一项对家庭拥有私家车人群的调查中,结果显示,随着用车成本的提高,有17.2%的人选择了除开车以外的其他出行方式。

面对“滚滚车流”,我们应该能找到更多的办法。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