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车内空气质量傍上PM2.5

车内空气质量傍上PM2.5

大家车网 2012-03-15 00:00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一天24小时,待在车里的时间有多少?3小时?那就是八分之一;4小时?那就是六分之一;2小时总有的吧?这也意味着,你生命中的十二分之一,是车上度过的;十二分之一的呼吸,是在车内进行的。想想有点吓人,这比例有点高。因此,“PM2.5”一出现在公众眼前,就比任何网络热词都要热得快,毕竟,这,与健康有关,与生命有关。

这个月,当国内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首个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出炉,当李书福在“两会”上公开呼吁“应出台强制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当杭州将公布30款新车空气质量抽样检测报告,“PM2.5”的受关注度,达到了高潮。

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有检测总比没检测好,尽管也有人抱怨,这是一份迟到的关注。此前监测数据显示,车内有毒气体超标,对人体的损害远超于PM2.5;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环境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而最近一些重磅名词如车内“电磁辐射”、“挥发性有机物”等,无不显示出汽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严重性,看不见的危险正在浮出水面,比PM2.5更多的危害正在步步逼近。

从这个意义上讲,出台标准,或者检测,都是及时的,人们知道PM2.5是多久的事啊。面对危险或者危害,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危险离自己有多远,自己是不是身处危害之中。如何判断这两点?就是拿着“标准”,检测,找源头。现在,有个标准,有个监管,情急之下的消费者,受伤的心灵终于有了些许依靠,有了些许安慰。

也只能是“些许”,被寄予厚望的“指南”,是非强制性的,做做参考尚可,毕竟不是个能担当的主;3・15前后公布有关检测报告,费了很多心血,也只能“参考参考”,给消费者一个数字,这车的味儿就那样,买不买,你看着办吧。当然,“指南”、“参考”也有另一作用,传导给了厂商一份压力。其他,还真不能怎么他了。

所以说,李书福是聪明人,他一个造车的,在大家都开始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的当口,站出来呼吁“应出台强制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不惜自加压力,赢得了赞声无数。

李书福何以聪明?他看到了PM2.5、特别是车内有毒气体背后的上亿消费者的强烈诉求,也看到了那份诉求对车内空气质量关注的强烈推动,更看到了“强制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的必然――欧美国家几十年前就那样做了!

对于公众来说,PM2.5是个新词,虽然,我们天天与其亲密接触。但是,即便它降临到公众只有几十天,几乎所有人,包括上亿车主,眼下都傍上了它――寄希望于各方对它的关注,寄希望于这种关注能让人们疏离与车内有毒气体的亲密接触,寄希望于这种关注能让人们在车内呼吸到良好的空气。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