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10-11 07:3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部分广汽本田车主因车辆出厂合格证“缺失”,导致无法顺利上车牌的事件继续发酵。
9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了广本部分消费者在购车后没有拿到车辆出厂合格证,导致车辆无法上牌的问题。
节后上班第一天,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投诉举报办公室主任贾宁又接到了一起车主投诉,投诉的理由同样是因购买广汽本田车辆后没有顺利获取出厂合格证,最终导致无法上牌。
这辆车的购买渠道依然来自于“拼缝”经销商,而“拼缝”经销商的车辆提供源正是此前涉案的广汽本田授权经销商——淮安昊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丰汽车)。
随着投诉车主的数量不断增多,事件当事人——“拼缝”经销商北京军政世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军政世达)状告昊丰汽车的案件和北京车主王某(化名)状告军政世达的两起官司依然悬而未决,无牌车辆依然无法上路。
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汽车流通领域的一个“真空”地带,包括汽车厂商在内的相关部门对于旗下经销商的经销行为监管乏力。“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由于监管缺位,这种现象未来还将继续存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副会长苏晖(微博)对此深感无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从军政世达购买了一辆广本锋范的北京车主王某,由于没有拿到出厂合格证导致无法上牌,将军政世达告上了法庭,军政世达随后将昊丰汽车告上了法庭。但是截至目前,不仅这两起案件尚无定论,而且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说法,这一案件正陷入“停滞”状态。
10月9日,身为原告的广本锋范车主王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9月20日,案件进行了第一次庭审,便没有了下文,也没有结论。随后,在国庆节前我又向广汽本田的售后服务部门询问此事,该部门人士表示,这件事只能‘等判决之后才能处理’。”
军政世达的代表人士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状告昊丰汽车一案已经庭审了多次,至今没有判决。此案已转到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但是北京市中院称对汽车流通领域的事情不了解,希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能给出一些建议。”
但是,北京中院发出的“建议需求”似乎并未传达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处。
“截至目前,我没有听说过这个案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刁建申明确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向协会的不少部门负责人询问过,他们也未听说此事。”
面对各个部门的“不知情”,涉案车主将希望寄托在广汽本田身上。广汽本田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4S店是独立法人,并不是广汽本田的下属部门。虽然我们对这件事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很多问题需要调查、走程序,这都需要一段时间。”
就目前情形来看,“无牌无证”的车主只能等待司法部门的判决,以及广汽本田的调查和处理结果。
“拼缝”存在皆因利益
业内人士称,此次涉案车主在没有拿到出厂合格证等证件之前就付清车款,显得不够谨慎。
“从‘拼缝’经销商处购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北京亚运村机动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表示,“毕竟这类经销商缺乏管理,一旦出了问题,消费者就面临投诉无门的情况。”
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透露,前几年汽车行情看好的时侯,“拼缝”经销商甚至能够促成一个汽车交易市场年销3000辆以上的新车交易,如果按照平均一辆车提取1000元中介费计算,中间商就可获利300万元,数字相当可观。
刁建申也分析称,“市场价格和单车利润不透明,是‘拼缝’车商存在的重要原因。”他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汽车价格透明度的提高,利润日益趋于平均化,“拼缝”行为将日渐减少。
多管齐下治理“拼缝”
对于上述案件,广汽本田的相关人士承认,此次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对于案件中出现问题的广本经销商,我们肯定要进行处罚,并评估其对品牌造成的影响,甚至要重新考虑其未来的代理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新车流通领域的“拼缝”经销商数量的确在减少,在一些小型汽车交易市场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苏晖提醒,“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群会长期存在,这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监管乏力所致。”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企业应该发挥更多的监督管理作用。对此,身为汽车厂商的广汽本田相关人士也相当无奈:“对于一些经销商在抵押合格证之后又将车卖出、跨区域售车、甚至找‘拼缝’买车,广汽本田都是不提倡的,有些行为是不允许的,但是由于4S店也是独立法人,有一定的行为自由,他们的行为有时候我们并不知情。”
对此,苏晖建议,“公安、税务部门、汽车厂家应该行动起来,形成合力,打击‘拼缝’这根杂草。”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吴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