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9-20 11:35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
对于本土汽车品牌当前陷入的市场困境,早有评论人士开出各种药方,其中也不乏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但迄今为止,虽然也有看上去不错的药引子,但在现实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以至于再好的建议出来后,过不了多久就偃旗息鼓了无后文。
之所以频频遭遇“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决定行业命运走向的重大决策,仅凭企业自身并不足以主导。
不久前,在几个大型行业论坛和会议上,多位大型汽车集团负责人对当前本土汽车遭遇的困境指出明路,那就是,加强汽车产业内的战略合作,推进自主品牌间的技术联盟与战略合作。业内人士表示,在各自竞争力都不够充分的前提下,惟有通过更大范围的结盟与合作,才能降低风险,分摊成本,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整体竞争力。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战略合作的重要性,这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安全和各个自主品牌的生死存亡。”广汽集团执行副总经理袁仲荣的一席话,或许代表了诸多自主品牌企业的心声。
长安汽车副总裁朱华荣也指出,中国自主品牌企业之间到了非联合不可的地步,否则平台开发费用、供应商的投入都分摊,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之所以近期再度密集提出自主联合的话题,除了一方面源于当前市场形势不佳,自主汽车确实需要做出有力整改外,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跨国汽车汽车所传达出的示范和压力。
近年来,国际上互为竞争对手的大企业集团之间强强合作愈来愈多,在业务模式方面,汽车产业呈现出一个新的迹象,即过去习惯单打独斗的巨头们在技术和开发领域越来越合作,建立了许多战略联盟、技术联盟,从通用-PSA的联盟到宝马-丰田的联合技术开发,从马自达-菲亚特项目合作开发到奔驰-宝马的联合采购,跨国车企在联盟方面所表现出的大胆与不拘一格,都给国内汽车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毫无疑问,这些联盟在研发、采购、工艺与生产制造等领域形成强有力的优势互补,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愈加一体化后带来的挑战。
对本土车企而言,上述车企的联盟与合作一方面带来的是示范,更多传递出的是紧迫感和压力。本来就存在的与跨国车企间的差距,在其联合后所显示出的优势面前势必更加拉大。
关键在于,汽车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联盟的必要性,但在突破地方保护以及短时利益诱惑上,还难以完全由自身说了算。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有形的手加以引导。
与国外同行相比,虽然国内更加频繁和敏感的产业调控总是被冠之以多余和无效的质疑,但必须承认,针对具有国内特色的地方“唯GDP论”前,大至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小至技术开发的项目合作,企业并没有完全的话语权。也只有政府才能重新引导组合,打破利益条块。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必要的时机、适合的对象间,仍然需要政府主导的“拉郎配”。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