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环保“十二五” 新能源能否为汽车业平反

环保“十二五” 新能源能否为汽车业平反

大家车网 2012-01-05 09: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环保“十二五” 新能源能否为汽车业平反(1)

[导读]进入“十二五”,中国汽车业步入了稳步发展时期。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指出,“十二五”是环保事业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以新能源汽车、绿色动力及环保先行者为主要关键词的中国汽车业,度过了2011“十二五”开局年,汽车业也因绿色概念的大行其道成为工业楷模。进入“十二五”,中国汽车业告别了狂飙突进的10年,步入了由大而强的稳步发展时期。与低廉的人力成本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出的巨大规模效应相比,以汽车环保和生存公益为突出主题的理性声音占据了多数,而这恰恰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

事实上,汽车业是中国竞争最为充分、最具市场化效应的行业之一。因为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创下近2000万辆年销量数字、有望实现全球规模第一的中国汽车业,却尚处于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惊人的发展速度与汽车产业的成熟度不成正比。

据统计,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之时,我国30家主要汽车企业集团规划产能为3124万辆,加上5年内新建产能及未统计的数字,届时,中国汽车产能规模将超过4000万辆。汽车产能的大肆扩张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将造成一定的破坏,汽车这一本身应体现民生和幸福指数的产品,却因其超速发展令人恐惧。防微杜渐,在人们慨叹中国汽车业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同时,它也创下了在政策、法规、标准、意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最快速度。

在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堪忧,环境恶化趋势愈加严重的今天,中国汽车业可谓临危受命。2011年,在新能源与环保政策的制定、汽车绿色技术的推广、环保意识的传播等方面,汽车业都走在了前面。这一年,是汽车行业的政策调整年和民生改善年,也是其告别飞速发展期,走向稳定的一年。保障和改善“汽车社会”的民生远远超过了汽车消费增长的重要性,这也让发展节能汽车、整治交通拥堵、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成为汽车业“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环保“十二五”透视汽车业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指出,“十二五”是环保事业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当前,从全国来看,虽然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

2011年年底,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十二五”期间的环保工作也有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要遏制“总体恶化的趋势”,不但各行各业都要行动起来,环境监管体系也应得到健全。这不只需要环境保护部获得更多的环境执法权,在既有法律、法规范围内把行政手段用到极限,其他各部门、各行业也应极力配合,让环保这一基本国策更加深入人心。

潘岳表示,“十二五”环保工作要更进一步,就必须破解两大难题:一是解决好环保如何进入宏观决策问题;二是解决好应对环保公共事务挑战的问题。

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对汽车业有如下要求:一是开展机动车船氮氧化物控制。实施机动车环境保护标志管理。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提高机动车环境准入要求,加强生产一致性检查,禁止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

二是鼓励使用新能源车。全面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提升车用燃油品质,鼓励使用新型清洁燃料,在全国范围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燃油。

三是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探索调控特大型和大型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

以上要求与汽车业的产业政策及“十二五”规划相一致,可谓“对症下药”。正如潘岳所说,环保应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一系列决策过程之中,譬如更深地参与发展规划、城建规划、产业规划;譬如推动环境监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其要求恰恰符合汽车业自身的利益,也会让政策的执行更为顺畅。

共 2 条1/2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