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比亚迪"裁员风波"调查 谁来为错误买单?

比亚迪"裁员风波"调查 谁来为错误买单?

大家车网 2011-09-14 14:17 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王晖

比亚迪"裁员风波"调查 谁来为错误买单?(1)

(大家车网 行业新闻))“这是个可怕的时刻”,“这是个充满眼泪、哀求、愤怒的时刻”,“这是‘杯具’的一刻……

8月29日下午三点,一群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的80后员工,回忆起突然被裁的那一刻,在接受记者面对面专访时,他们仍心有余悸。

这一刻,他(她)们或是听到上级领导当场宣布,“团队解散了,你不能留在比亚迪工作了”,或是还在外地出差,接到领导的裁员电话,“你再去找找其他工作吧”,更有甚者,没有任何通知,回到公司,才知道自己已进入了“黑名单”……

8月29日20点52分,一个叫“雅鲁藏”的勇敢者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裁员消息,以此打开了比亚迪死守封锁消息的防线。瞬间这一消息,如泄洪般排山倒海向外界漫延。

比亚迪"裁员风波"调查 谁来为错误买单?(0) 大家车网

被裁员工打包行囊后狼藉的宿舍,一员工正在阳台往下看(图片为手机拍摄)

当晚,比亚迪紧急公关并调查“雅鲁藏”。翌日,比亚迪公司访问外网的功能被封,往日相对自由的内部论坛,发帖也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核……

通过比亚迪员工的帮助,期间,记者曾登陆该内部论坛上,在“大杂烩”板块,发现有很多的帖子确已被屏蔽,而目前看到最多的是:被裁员工发帖变卖一些不想带走或不好带走的物品,诸如自行车、健身卡等。

被遮蔽的“流血裁员”

据记者获得比亚迪裁员后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内部联系表(下称联系表)”与裁员前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内部联系表”相比,单单是六个“战区”(比亚迪把全国营销网络大区称为战区)的相关营销人员,裁员接近一半:由892人裁至431人。

据不完全统计,一战区裁员54人(原为117人),二战区裁员105人(原为199人),三战区裁员63人(原为141人),四战区裁员104人(原为191人),五战区裁员67人(原为147人),六战区裁员38人(原为91人)。

除上述六大战区近一半营销人员“消失”之外,据获得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发布的汽车销售人事通[2011]090号——“关于汽车销售职能和售后部门组织结构调整的通知”内容显示,

渠道开发部、渠道运营部、技术服务三部、索赔服务三部、精品开发部、精品备件营销部等部门也一同“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精品部’(精品开发部、精品备件营销部)是一锅端,480人几乎全军覆没”,一位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网易汽车。据内部人士“清算”,本次裁员共有约1600比亚迪员工被波及,他(她)们限于9月30日前离开公司。

比亚迪"裁员风波"调查 谁来为错误买单?(1) 大家车网

部分被裁员工名单(截图于微博)

9月2日-9月4日期间,前后有近10名比亚迪员工(包括被裁或没被裁的),向记者讲述这一场被他们称为“流血瘦身”的事实经过:

事实是,“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并没有提前通知,一切都是突然进行的,8月29日下午,有领导找下属谈话,或一群群谈,或一个个谈。单独谈的,留下的比较多,一群谈的,都要走。”

事实是,“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炒人需要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把裁员方案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然后才可以裁员。但比亚迪没有这么做。”

事实是,“很多人(多指区域经理)还在外地出差,有良心的上级领导打电话通知:你被裁了。同时,可能也会顺带说一句,‘我也不例外,也裁了。’但,有些出差的员工,甚至隔几天才得知被裁的消息。”

事实是,“有一个部门他们的裁员是以抓阄的形式进行的,谁抓住那个名额,谁就留下来。”

事实是,“根据上级领导跟我们讲裁员的理由,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类,他对我们这样说:你家里比较远,不是深圳本市的,又是独生子女,不稳定,所以裁你;你比较有能力,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你要照顾一下其他没有能力的同事,把职位让出来;你快结婚了,你男朋友不在身边,不稳定,所以裁掉你……”

事实是,“公司也给我们指了三条路,第一条是走内招,让我们去应聘公司其他事业部,但要重新面试走程序,工种也很不一样;第二条是,在一个月之内会安排你到11事业部去,但听上去美好的11事业部其实是一个总装车间,意思是让我们去当流水线工人;第三条是,自己出去找人才市场去面试、求职。”

事实是,“裁员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标准,不是说你不业务能力不好被淘汰,领导甚至认同你的能力,但你可能因为不是嫡系,不是关系户,始终也要走。”

事实是,“我负责的4S店营销工作,在战区排名都是很靠前的,最后我还是被裁了,留下了成绩不如我的人。“

事实是,“被裁是没有任何补贴的,有些部门说争取给到9月份的工资,但只是说争取,没有承诺,也没有正式文件通知。这令我想起,2008-2009年的年终奖,从没有发过,到今年我才拿到07年的年终奖——200元。”

事实是,“很多经常在外跑业务的同事,包括我自己,担心裁员后,上万元的出差发票也报销不了。”

事实是,“有一个部门的孕妇这次也被裁掉了……”

居于上述员工痛陈的“事实”,记者曾多次通过各种途径,向未受裁员波及的比亚迪其他部门的多位员工求证,他们均认可上述的说法,“不同的是可能每个人的表述不太一样,所以说法上会有些许差别。”

期间,记者也曾多次联系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高层或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或不回应,或是片言只语称,裁员属于正常的人事调动,属于优化。

截止到9月9日为止,比亚迪集团高管和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对此事件均保持沉默,见诸报端和网络的,最多的仍是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在微博上的一句回应,“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人员调动只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提高内外部工作效率。”

对于李云飞说的“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一名比亚迪人士在接受网易汽车采访时反驳道:“之前的营销部实际上已经消亡,现在李说的营销部没有撤销,不过是把之前的六个战区的名字更名为六个营销部。”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在比亚迪发布的“关于汽车销售职能和售后部门组织结构调整的通知”上,确有说明“撤销网络营销一部、网络营销二部”的内容。

据比亚迪最新的“联系表”显示,一至六战区确也“备注改名”,依次成为如今的营销一至六部。

比亚迪的裁员路径

事实上,比亚迪达到上千人的流血裁员,这并不是第一次。不同的是,“只有这一次源于一个微博,把比亚迪美丽的泡泡吹破了。”杨成(化名)告诉记者。

“去年10-12月份期间,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就曾陆续裁员上千人,但那次裁员还算公平,优胜劣汰,没有过多引起员工的强烈反抗。”杨成说。

杨成是比亚迪销售公司的一名在职员工,他在比亚迪已经工作3-4年,大学本科毕业不久就进入比亚迪工作。

按杨成的说法,“我把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比亚迪,但这几年比亚迪用它独有的方式,逼走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同事、朋友,心里感到很痛苦”

到底比亚迪有怎样的,独特的裁员方式呢?杨成向记者讲述了,比亚迪裁员的裁员路线图。

“当你很不幸进入了比亚迪裁员的名单,按照惯例,如果你不愿自动离职,将有三条路等着你。或者公司会安排你进入‘营销委员会’,委员会是去年11月成立的,最开始的工作职责是写一些活动方案,写一些公司的通知,相当于文职。”

比亚迪"裁员风波"调查 谁来为错误买单?(2) 大家车网

一被裁员工说:这是裁员后空荡荡的办公室(图片为手机拍摄)

“但后来,委员会变成了被裁员的员工,不愿自动离职的而刻意安排的一个‘过渡部门’。在这里,领导不安排你写方案,不安排你任何工作,实际上就是想逼你自动离职,事实证明一些同事正是因为忍受不了被长期‘闲置’,自动离职。”

杨成继续说,“C网也是很多同事‘优化’后,被领导游说去的一个部门。领导说,‘C网很好,是升迁、升职的一个好机会,大家会很有发展的。’”

“但去了哪里之后,大家才发现,实际那边一点儿工作没有,就是让你天天坐在那儿学习,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离开了。”

“本来大家都是不愿意去的,最后去了,一是无奈的选择,二是相信了领导画的大饼。”

据了解,C网项目是比亚迪于2009年9月开始立项,并计划投资30亿元的比亚迪微型面包车项目。

但据最新消息透露,目前该项目已经被主动叫停,与此相应的是,比亚迪2011年初规划的C网销售网络也随即取消。

“事实上,我们还可能被领导赶去另外一个地方——电动大巴部门。如营销委员会、C网一样,这个部门也是一个没有实际工作的部门。”

“那,在这些部门工作,工资怎么算?”网易汽车向杨成问道。

“只有底薪,也就是你跟公司签的合同是多少就拿多少,奖金之类的就不会再有。”杨成这样回答,“但这点底薪只能够勉强过生活,而且我们就是这样,被公司领导整来整去,可能一会营销委员会,一会C网,一会又电动大巴。在这样的煎熬中,你说,还有心情留下来耗下去吗?”杨成反问道。

在最近举行的天津出席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比亚迪副总裁廉玉波表示,他所分管的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接受了100多个分流的销售公司员工,让他们转行搞汽车精品设计和开发。

不过,有比亚迪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所谓调到汽车工程院的那些人就是汽车销售被砍掉的某一个部门——精品部,他们是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被优化到汽车工程院的,并且很多人还没有办理入职手续签订协议。”

事实上,廉玉波的言论,也间接证明了比亚迪“裁员调岗”的事实。

另据网易汽车了解,本次比亚迪裁员近千人,除了上述三种调岗之外,其中部分人还被空降到生产车间。换言之,“之前你是一线营销人员,现在则要变成生产车间流水线的工人,这种失落感,只有经历了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杨成说,“反正到最后,员工自动离职了,公司不用给予任何的补偿赔付,公司就胜利了。”

按照杨成的说法,假设被裁员工的平均工资为3000元,1000人被裁,而参照现行公司“炒人”的补偿惯例:N+1,比亚迪至少为此要多掏出上千万的“真金白银”。

这对资金链极其紧绷的比亚迪来讲,无疑是不想面对的现实。

而更为可怕的是,自比亚迪集团成立以来,“公司的员工号曾排到120万名,到现在已减少到20万人,想想比亚迪的流失率多严重,这其中被刻意裁掉的,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要是裁的每个人都要N+1,恐怕这个数会非常巨大。”一位曾在人事部门工作过的比亚迪员工坦陈。

经记者调查发现,“没有补贴,没有裁员标准,事前没有任何通知”是比亚迪此次裁员最为“千夫所指”的诟病,也是众被裁员工最不能理解,最心寒的地方。

“可能也会存在一个标准,那就是“嫡系”关系户员工肯定不会被裁。”多位被裁比亚迪员工向记者直言。

共 2 条1/2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