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03-09 00:00 来源:中国汽车消费网 作者:
本报3212期《油耗监管有漏洞 进口车成网外之鱼》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关于进口车油耗管理的热烈讨论。许多读者问,到底哪个环节让进口车避开油耗管理,让高油耗的“油老虎”踏入国门?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进口车 三道槛
在进口车油耗管理方面,我国不乏强制性标准。2005年7月1日,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开始实施,该标准对于在国内生产、进口和销售的乘用车均适用。如果某车型油耗不达标,则不准生产、销售和进口。
标准只是一纸规定,具体实施工作需有关部门来做。对于在国内生产的车型,国家发改委可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对油耗不达标的车型不授生产许可证。正因如此,很多无法达标的高油耗国产汽车不得不退出市场。企业在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令很多国内汽车企业愤愤不平的是,国产车油耗不达标无法生产,高油耗进口车却在市场上畅行无阻。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并无政府部门对进口车油耗进行监管。
记者从中国进口汽车贸易公司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一款进口新车过三道门槛就能进入国内市场。它要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3C证书、环保部公告许可和商务部颁发的自动进口许可证。三个证明可以同时申请,三个主管部门互不打交道。只要这三个文件齐全,进口汽车企业就能交付关税,通过海关,将新车型引入市场销售。”
此外,在进入某些区域市场时,进口车辆还要再进行一次检测。“这次检测主要是采集新车型的数据,然后分发到车管所备案,方便日后对上路车辆实施管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际贸易协调部主任许海东说。
三部委 三不管
与国产汽车不同,进口车无需向发改委申领生产许可证,政府有关部门无法在生产环节进行油耗监管。而在销售环节,进口许可证无法发挥和生产许可证一样的效力。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自加入WTO之后,我国进口汽车许可证就不再采用配额的形式。从2005年起,进口的汽车产品采用《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该文件明确规定,申请汽车产品进口许可证只需品牌经销授权证明材料、进口企业营业执照、订货合同和进口申请表,没有对油耗提出要求。
环保部也仅是检测尾气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等含量,与油耗无关。
三道门槛中,3C认证是唯一有可能对进口车的油耗起监管作用的。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3C认证涵盖了一些油耗相关内容,但它主要检测的还是车辆安全性。”3C认证包含75项标准依据,记者挨个查询,发现GB 19578-2004不在其中。在这75项标准中,涉及乘用车油耗的只有两项:GB22757-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和GB/T19233-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要求,对进口或新生产并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能够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进行标示。该标准并未对乘用车油耗限值进行规定。这意味着,不管进口乘用车油耗多大,只要贴上油耗标识即可通过检测。
从商务部到环保部再到质检总局,三个部委无一顾及进口车油耗限值。三道门槛全部失效,管理真空暴露无遗。
三阶段 新希望?
《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即将颁布的消息,让人们对进口车油耗监管重拾希望。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标准对进口车油耗有明确规定。不少人希望,这一标准能对大排量车进口企业起到震慑作用。
从以往经验来看,进口车油耗监管,难点不在于无标准可依,而在于执行不力。如果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不把《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纳入3C认证,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进口车油耗限值依然只是纸上谈兵。
此外,新标准将以汽车企业作为整体进行评价,不再限制单车油耗。也就是说,统计一家整车企业一年中在我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轻型车数量,按车型权重计算出平均油耗。对于进口车来说,执行难度更大。因为海关只对外公布进口车总量,并不公布具体企业、具体车型的进口情况。这将给油耗限值标准实施带来影响。再者,新标准对油耗超标企业若无处罚性条款,进口车企业无所畏惧,也难以限制进口“油老虎”。
[#page=标题#]责任编辑: 林夕
上一篇:传节能补贴将被取消 经销商提前布局 | 下一篇:尾气检测下月起用新法 汽车年审将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