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产能大起底 分析自主品牌计划

中国汽车产能大起底 分析自主品牌计划

大家车网 2010-03-19 16:36 来源:汽车之家 作者:梁思辰

中国汽车产能大起底 分析自主品牌计划(2)

自主品牌的激进计划

    2009年,在国内1360万辆销量奇迹背后,除了“购置税减半”、“小排量”、“二三线城市”等关键词外,如果还要再找一个词,应该是“产能”。销量增加了近50%,增幅逼近2003年的历史最高点,对于各个厂商来说,无疑是产能的巨大挑战。

    “产能这其实是个老问题,我经常说的观点是,产能与需求之间,在中国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上,会出现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和阶段性的过剩,这个匹配非常困难。”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对记者表示。

    梳理2009年销量翻番的车企,没有一家合资品牌,这一方面与合资品牌基数较大有关;另一方面,前期投资的审慎也导致在面对井喷时,难以一下把握机会,这从2009年丰田、本田两家日资公司在华成员企业的表现可见一斑。

    2009年国内销量翻倍的企业包括比亚迪、奇瑞、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福田汽车、江淮汽车、力帆汽车、长安汽车等等。其中,绝大部分汽车厂家都在酝酿着产能扩张的计划,或者早已付诸实施。

    自主品牌的狂飙突进背后,主要与前期产量基数偏小有关。在2005年~2008年上半年一段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期内,自主品牌在产能方面投入巨大,却始终处在吃不饱的状态,而在2009年的井喷中,原先的“冗余”产能被释放了出来。

    作为提前投入产能的典型案例,2008年12月,金融危机影响汽车产业最剧烈的时候,上海通用北盛工厂投入使用,让上海通用在2009年下半年的放量销售中,能够“挺”了过来,北盛工厂的科鲁兹车型在去年12月份攀升至1.8万辆,上市9个月,销量突破10万辆,与提前产能布局有关。

    比上海通用布局更早的是上汽自主品牌,2008年9月,上汽临港基地投入使用,规划产能30万辆,这一生产线主要用于荣威550、MG6等车型的生产,规划产能 30万辆。去年,上海汽车增长150%,实现翻番,荣威550功不可没。

    然而从长期来看,产能与销量之间的匹配十分困难,在市场前景还未明朗之前决定产能扩充,不仅是对企业判断力的考验,也是对企业现金流、业绩表现的考验。

    不过,上汽总裁陈虹对于2014年全国汽车产销达到2000万辆充满信心,其中上海汽车占20%,约为400万辆。从目前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三者相加近280万辆的产能规模来看,剩下120万辆的目标,除了自主品牌要完成其中的50万辆,尚有70万辆的产能要有待通过扩张实现。

    与国有上市公司表现不同的是,包括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都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产能扩张。其中,比亚迪2009年增长156%,吉利增长70%,而奇瑞增幅也达到106%。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上述三家企业均挤入乘用车企销售前十强。

    靓丽表现背后,也是产能提前扩张带来的裨益。以吉利为例,其在金融危机期间提前布局的湘潭、宁波基地都在2009年的销量井喷中发挥了作用。而济南、成都、兰州等基地,也有望在2010年排产。

    不过,陈文凯提醒,虽然全国汽车销量的“蛋糕”长期看涨,但短期仍可能表现为“过剩”。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2004年与2008年均经历过“短期过剩”,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尤其需警惕埋伏在井喷背后的“短期过剩”。

    包括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奇瑞汽车等在内的合资公司与自主品牌车企大幅扩张产能的同时,本田在华两家车企依然谨慎扩张。1月20日,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建设项目在武汉签约,其初期产能仅有6万辆。而本田在华另一家合资公司广汽本田2010年并无产能扩张计划。

    “2009年全球那么多公司亏损,为什么本田能够盈利?就是因为它坚持精益化的生产模式。”东风本田销售部副部长柳玉春对表示。

    广汽本田副总经理姚一鸣认为,“2009年成功保八后,国内经济形势中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对于车市来说,2009年的井喷是否透支了2010年的需求,产业政策能够继续奏效,这些都需要市场来告诉我们答案。”

    1月20日,东风本田第二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武汉举行。东风本田第二工厂设计产能24万辆,初期产能为6万辆,将于2012年下半年正式投产。该公司同时宣布2010年销量目标为24.02万辆,仅比2009年21.06万辆的销量增长15%。

    无论产能还是销量目标增加幅度,东风本田的“谨慎”在业内首屈一指。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初期投资仅有11.5亿元。而奇瑞汽车年产能20万辆的大连基地,初期投入即达到20亿元。比起长安福特和北京现代的第三工厂,东风本田的初期投入和6万辆的产能规划极为罕见。

    “本田在全球都是这样,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柳玉春表示,东风本田第二工厂投产后,如果产能达到饱和,可以在2个月内迅速将产能提高至12万辆。“厂房在设计的时候已经预留了扩产的空间。”

    事实上,东风本田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小产出”的发展办法。2007年以前,东风本田设计产能只有10万辆,后通过工厂分期扩建,一步步实现14万辆和16.5万辆的产能提升。2009年,东风本田销量达到21.06万辆,超出其产能近30%的设计能力。

    “本田的特点就是小规模起步,滚动发展。”柳玉春说。紧凑型产销联动模式使得东风本田设计产能始终低于销量,但却能通过柔性手段在需要时提升产量,使得工厂的整体成本处于最佳状态。

    2009年东风本田依靠三款车实现21.06万辆的销量,其中CR-V销量突破10万辆,思域销量达93174辆,在各自细分市场均位列前茅,实现精益化生产目标。

    比起产销量低于自身的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的发展策略更为谨慎。2010年,广汽本田制定了一个38.6万辆的销售目标,同比增长仅5.6%。这和国内其他企业至少20%以上、自主品牌争相翻番的销售目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目前广汽本田有两条共36万辆的生产线,去年36.6万辆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其产能。对于这个低调的销售目标是否受限于产能,姚一鸣对此予以明确否认,他表示38.6万辆销售目标是他们根据市场判断作出的。

    他同时表示,2010年,广汽本田将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构建“销售大于生产”的体系,以销售带动产能的提升,从而使得资产效率最大化,同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广汽本田会根据市场的形势来决定扩产与否。现有的产能完全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果市场好,通过合理安排和必要的加班加点,均可挖掘生产潜力,广汽本田的产能完全可以超过40万辆。

    广汽本田自1998年成立以来,到现在只有4款产品。2009年,在产销量超过30万辆的主流汽车企业中,广汽本田单一车型平均销量最大,平均每款销量接近10万辆。

    但是,对广汽本田来说,因为合资方车型太少,无法快速引进量产车型。在车市的快速发展中,仅有的4款车型,无法跟上整体车市的增速,致使市场份额在逐渐地下滑。2010年,姚一鸣表示将加快 “理念”品牌的推进速度,从而构建更为立体的产品体系。

    “扩产的计划我们也会依据市场形势来积极应对,广本一直奉行的是滚动发展的原则,38.6万辆的目标已经超过了广本的产能,我们将突破加班等方法来进行应对。”姚一鸣说。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