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李书福首次回应:我们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

李书福首次回应:我们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

大家车网 2009-12-25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李书福首次回应:我们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2)

  “沃尔沃还是沃尔沃,吉利还是吉利”

  “如果吉利真的收购成功,沃尔沃仍将是原来的沃尔沃,吉利仍是吉利,除了老板换成了李书福。”李书福说,“这将是两个完全独立运作的品牌。”

  正如目前双方谈判达成的最新共识:沃尔沃管理层依照其独立的商业计划开展运营,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沃尔沃目前的生产和研发设施,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保留。换句话说,从技术、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层面来讲,吉利将有意保持沃尔沃血统的一惯性,而不是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毁”了沃尔沃这家百年老店。

  “今后还是要依靠沃尔沃原有的团队,他们的职业化水平比我们高很多。”对于外界质疑的吉利是否能派出足够的人才团队来管理沃尔沃,李书福这样回答,“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和英国锰铜到现在一年了,都没有派人进去,为什么要派人?”

  李书福认为,对于并购企业,唯一需要改变的是考核与奖惩办法。接管澳大利亚DSI和英国锰铜以后,李书福认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外方的高层共同商定了新的企业管理制度、部门及个人的考核办法。“相当于港人治港。”李书福笑着说。

  混血的优势

  2009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净利润5.595亿元人民币,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0%,但是与沃尔沃的亏损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这是吉利收购能力受到外界质疑的原因之一。

  不过,李书福似乎毫不担心资金问题。“吉利汽车的股价已经从最低的一毛五港币回升到了现在的四块五,意味着吉利的市值从30亿元港币恢复到了300亿元港币。”

  更有报道称多家银行和基金愿意为这次收购“保驾护航”。“投资的人,找上门来的太多了。”李书福说,“我们并不是谁的钱都要,还是要看资金投入的持久性如何。”

  人们还怀疑吉利的消化能力。沃尔沃被收购以后,是会变成花瓶,还是包袱?“不能简单地听人家引导,对这件事我们有自己的研究。”李书福说。在他的设想中,沃尔沃拥有品牌和技术,吉利则凭借其对中国的深刻理解帮助沃尔沃降低制造成本和打开中国汽车市场。

  李书福以吉利并购澳大利亚变速箱企业为例,澳大利亚DSI用它的技术,在中国生产自动变速器,觉得设备投入要10亿元,但是在中国,5亿元就完成了。“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对于中国的制造优势,对中国成本的理解,他们是很欠缺的。”李书福说。

  在许多汽车评论家的眼中,这场门不当户不对的收购遭到了不少嘲笑。但是在李书福的眼中,恰恰是并购本身,会制造出真正的优势。

  “肯定会有文化差异,但是如果引导得好,使用得当,会产生混血的优势。”李书福说,“因为这种差异,从不同的角度,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正好给企业的决策产生帮助。”

  “人类如果只在族群内部通婚,会生出痴呆儿,企业也是一样。”李书福说。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