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9-12-14 00: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汽车成为拉动我国居民消费的第一引擎(1)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汽车产业遭遇重创,生产、消费急剧萎缩。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中国汽车业异军突起,产销均出现“井喷”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巨大。而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居民自身的消费特性与潜力,决定了未来几年,汽车将会继续充当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1月累计,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220万辆,年内将稳超1300万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汽车市场销售也异常火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11个月,全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分别拉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7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增速连续10个月攀升,其中10月增长43.6%。汽车行业产销两旺,并呈现爆发式增长,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多种因素助推汽车销售加速增长
第一个因素是,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水平已到购车的临界点,汽车消费已进入第三次浪潮。中国汽车产业过去十年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一次为2002-2003年,由一线城市的居民主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
第二次浪潮是从2003年开始,二线省会城市的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加入有车一族。二线城市比较多,总人口接近2.5亿左右。第二次浪潮持续了4年之久,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才结束,在此期间汽车股的价格涨了5-6倍。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迎来第三次消费浪潮,三线城市居民开始买车。从国际经验判断,3000美元已经成为购车的临界点。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200美元,目前大多数三线城市的居民已处于买车的初始阶段,潜力较大。这一群体的人口大约有3亿人,预计第三次浪潮将持续5年以上的时间。
从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位置。汽车是所有“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个性化的产品,也是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
第二个因素是,高收入阶层的汽车的更新换代,一些家庭由户均1辆增加到2-3辆。以及汽车消费政策的拉动。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燃油税改革、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报废补贴、以旧换新等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刺激了汽车消费,对消费增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他因素还有,部分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的拉动;消费者的攀比、从众消费行为,提高了消费档次,直接推动零售额的增长;厂家与商家的多种促销,提高了性价比。
汽车对经济拉动作用超过10%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其超长的产业链和在居民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汽车消费上连工业生产,下连销售服务,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对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汽车消费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范围大、层次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可以产生突破一点、收获一片的效果。
根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私人汽车每增加1万辆,将使GDP增加88.8亿元,钢产量将增加14.1万吨,生铁产量增加12.3万吨,原油产量增加2万吨,玻璃产量将增加16.7万重量箱,合成橡胶产量增加0.1万吨,轮胎外胎产量增加13.4万条,公路里程增加428.8公里。
汽车消费对服务业也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汽车产品需要大量的配套服务,汽车快修、售后服务、旅游、汽车旅馆、配件、汽车金融、保险、汽车用品等等。据测算汽车消费可以导致批发和零售贸易、储运、实业和商业服务、社会和个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增加30-80%的投入。
从产业链分布看,在上游原材料环节,汽车产业和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石化、塑料、玻璃等产业休戚与共;在中游生产制造环节,汽车产业与机械电子、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行业利益相关;到了下游环节,汽车产业又与物流、金融、保险、销售、广告等服务业密不可分。除此之外,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还将拉动高速公路的投资需求,从而带动水泥、建材等基建行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