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8-07-18 14:22 来源:汽车之家 作者:孙莹
郭孔辉:面临严峻挑战的汽车自主品牌(1)
[大家车网 新闻] 我昨天到这儿以后才知道这个论坛题目这么集中,都是关于Cross-MPV的。我想也不必每个人都讲MPV。长城这几年干得很好Cross-MPV的确有一些创新之处,但大家都是集中作各种表扬的话,表扬太多恐怕不见得是好事。我就挑我自己很关注的,也可能是有不少人更关注的一个题目,叫《面临严峻挑战的汽车自主品牌》。
我准备讲四个小题目:第一,近况与问题;第二,自主品牌的不同模式;第三,品牌打造的难度与问题;第四,对未来的见解。
● 第一 汽车工业的近况
近年来中国汽车和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整车出口五年来增幅保持95.6%。2006年汽车整车出口3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2.8亿元)。受合资品牌“降价潮”的冲击,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目前,自主品牌仍然以小排量车为主,但中国市场上大排量的豪华车,SUV的销量也在高速增长,油价攀升也许将改变这种局面。因为国外MPV耗油量都很大,但Cross-MPV耗油量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它是2升的发动机、尺寸也比较小,这可能适合我国的发展和将来油价攀升的趋势,希望这种多用途车的经济性能不断提高,排放量不断减少。
『郭孔辉』
2007年排量小于1.3L的车型共销售73.0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1.6%,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下降了3.7%。而排量小于1L的车型,仅销售25.17万辆,同比下降30.9%。其中小排量的大部分都是自主品牌。人民币升值使汽车出口,主要是自主品牌的出口的势头受到抑制。洋品牌的全面扩展,进军小排量汽车,威胁自主品牌。现在外国人也开始想买小型车。
由于汽车节能政策的缺陷,乘用车档次的升级在中国也特别明显,不光是国产小排量车市场下滑,去年进口2.5L以上的SUV占进口SUV的81%,进口2.5L以上的轿车占进口轿车的70%,均比2006年上升了20%左右。
自主品牌的紧凑型/中型汽车市场份额,从2006年23%增加到2007年的30%。据估计,2010年,紧凑型/中型轿车市场占有率最低恐怕也要达到40%以上。油价的飞涨,省油的小排量自主品牌车的增长速度反而下降,这引起了很多人的思索。
天津一汽夏利由于受到小排量车市场下跌的影响,其销量下滑严重。2007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较2006年同期下降了50~100%。有人说,我国自主品牌的危机已经开始出现。
自主品牌面临的新挑战。国家的汽车销售各项政策存在问题。例如,1.1L的QQ,和价格比它高300多倍的最高档宾利轿车交的车船税是完全一样的。
据统计,2007年排量小于1.3L的汽车共销售164.39万辆,市场占有率同比下滑了5.7%。目前微型、小型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增速已经降至各类汽车的最低位,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6%。
国III标准的全面实行,钢材大幅涨价;劳动力成本直线上升,以及工业产品出厂价格连续走高,自主品牌的成本优势在逐渐弱化,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逐渐升高也直接影响到品牌发展的势头。
在科技投入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的条件下,强行的国际接轨,这实际上是掐自己的脖子。我认为,要慎重发展,尽快跟国际接轨,又要考虑到国内民族品牌经过努力而能够承受的能力。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劳动力成本更加显著提高。在单车价格下降,利润不断压缩的前提下,如何保证质量,是自主品牌面临的考验。
● 第二 自主发展路上遇到的问题
前几年我们在争论一些问题,是要不要自主发展?要不要搞自主品牌?要不要现在就搞自主品牌?现在的问题已经有些变化了,现在提出的问题是采取什么模式搞自主品牌?为什么桑塔纳、捷达、夏利等国外品牌寿命那么长?而自主品牌常常是“未老先衰、昙花一现”。在实力强大的跨国品牌围追堵截下,自主品牌的寿命会有多长?这些问题经常被人们讨论。
原因是什么?一来是长期“引进消化”整车的虎头蛇尾、有头无尾,没有认真消化吸收。第二点是指导思想问题:“政绩看引资,产品靠合资”,大企业养成依赖习惯,丧失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小企业逼上梁山,国家不喂养,只有小米加步枪。
行为短期化倾向于能力建设长期性的深刻矛盾,大国企的领导人被称为副部级的临时工,很难有长期的计划。文化与社会根源。长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残留着崇洋媚外的社会心态,自力更生不易,依附外方简单。喜欢贴牌,很多人买了威志、威乐的牌子,贴上,就感觉很好。
一些人对自主发展感到悲观,这也与长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凝聚的自卑心态有关。大跃进—反右—文革、清对??—大批判,长期来接连不断的运动和阶段斗争产生的后果,普遍的浮躁、虚夸、畏难情绪。
搞自主品牌的不同模式。大厂长期习惯于合资和受外方的限制,不敢冒险搞自主品牌,在中央提出自主创新后,靠贴牌、换装入手搞自主品牌。这是一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奇瑞、吉利等小型自主品牌,从小米加步枪入手,依靠国外成熟车型逐渐发展自主品牌,也曾遇到过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责任编辑: 可岚
上一篇:力帆成合资企业 正式牵手美国国际集团 | 下一篇:供求矛盾决定价格 下半年降价将趋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