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双方分歧难解 吉利华普双品牌冲突背后

双方分歧难解 吉利华普双品牌冲突背后

大家车网 2006-10-23 00:00 来源:《财经时报》 杨仕省   作者:

双方分歧难解 吉利华普双品牌冲突背后(2)

  徐刚把华普汽车定位为“海派”风格,要求领导潮流、先进时尚。近年来,华普依靠自主研发,形成海域、海迅、海尚三大车系。华普营销总监廖雄辉表示,按照产品规划,为适应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华普也将推出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有外界人士称,这是给吉利一个回击。

  吉利拼命“向上”突围,迫使徐刚不得不重新考虑华普的定位。5月18日,在杭州车展上,徐刚重新解读了华普和吉利的关系。“华普和吉利是雪铁龙与标致的关系,二者之间只是品牌文化内涵的不同。”徐刚还称,在国外,通常通过定位鲜明的产品特点区分双品牌或多品牌战略,抢占不同的细分市场。

  按照徐刚的说法,吉利和华普目前正在确定一种新的市场区分,两个品牌将呈现并行之势。从奥迪—大众到标致雪铁龙,华普开始与吉利新一轮错位经营。此前,徐刚很快将亏损严重的华普带入正轨。

  双方分歧难解

  有业内人士认为,承担“奥迪”角色的华普汽车价格应该往上走,才符合李书福的战略。但上海华普无视中高端品牌的定位,产品价格不断向下走,压缩了吉利的品牌定位和产品的价格区间,出现双品牌之间的价格冲突。

  2005年,上海华普销量同比增长137.54%,成为当年增速最快的整车制造企业之一。而今年,华普汽车的销量停滞不前,给人感觉其上升乏力。从10月18日开始的大幅度降价,使其价格与吉利更加趋同。

  从市场反映看,华普和吉利的双品牌发展战略已经名存实亡。两者之间的价格区分模糊,已经陷入相互竞争的境地。这种情况下,李书福加强对华普的掌控已经在所难免。

  吉利和华普有一份大股东权益的承包经营协议。2004年9月,徐刚与李书福签订了为期5年的承包经营协议:在股权架构上,李书福为华普的大股东,徐刚为小股东;在人财物、产供销、品牌、研发等方面,徐刚拥有独立的权力。

  某品牌专家的观点是,品牌的提升是长期经营的结果,需要技术力量、管理方式的提升,而不是简单地拓宽产品线。从吉利与华普分分合合的过程看,吉利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对于最初以低端产品切入市场的吉利来说,要改变消费者心中固有的品牌形象绝非易事。有人士认为最好的榜样是韩国现代汽车,其最早的一款低端产品pony诞生于1974年,直到20年后才推出中级轿车索纳塔。

  对于与徐刚签订的那份协议,李书福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形式。”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