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吉利集团营销副总裁透露FC-1的杀手锏

吉利集团营销副总裁透露FC-1的杀手锏

大家车网 2006-08-07 14:10 来源:汽车之家 作者:王昊

    [大家车网讯]  据悉吉利FC-1将在今年9月下线,这款吉利重力打造的神秘紧凑型轿车,到底会有什么样的优秀表现得到消费者的厚爱?又会携带什么杀手锏在竞争激烈的紧凑型轿车市场中取胜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吉利集团营销副总裁刘金良先生。刘金良先生从五个方面表示了对FC-1优势和冲击紧凑型车市场的信心。

吉利集团营销副总裁透露FC-1的杀手锏(0) 大家车网

吉利FC-1

● 装配工艺,更趋完善

    刘金良告诉记者:吉利FC-1的装配工艺制作工艺水平应该说是源于吉利,高于吉利。首先在相关摸具开发,均由“世界一流模具企业”台湾某著名模具公司提供,其次相关配套厂家绝大部分都是为通用、大众提供配套的行业佼佼者;再次柔性化生产线达到了国际水平,并且自由舰金刚的成功推出也使得吉利的装配工艺更趋完善。刘金良表示,所有这些,为FC-1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FC-1装配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目前吉利造车水平的最高峰。

● 动力装备,胜人一筹

    刘金良称FC-1将搭载吉利自主研发的拥有VVT(Variable Valve Timing)技术的JI4G18发动机。目前搭载得这款发动机为1.8L,最大功率为102kW/6000rpm,最大扭距为172N·m/4100rpm,升功率高达57.2,这也是FC-1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升功率是衡量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以为,功率和扭矩这两项指标就能够反映发动机的优劣,其实不然。不是功率和扭矩越大的发动机就越好,真正能够反映发动机动力的指标是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功率,即“升功率”。升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功率越大。例如在车型中江南奥拓和通田阁萝的升功率属于最小的一类,都只有33左右;奇瑞A520的是48.1;高档车大致都为50多;跑车玛莎拉蒂3200GT能达到85.2。越野车的就相对较低。因此JI4G18发动机已经达到了高档车得水平。

    刘金良还表示JI4G18发动机代表着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发动最高水平,吉利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成功研发并完整掌握VVT技术的汽车企业,这款发动机装备在FC-1上,必定使其如虎添翼,竞争优势非常突出。

● 车型配置,独树一帜

吉利集团营销副总裁透露FC-1的杀手锏(1) 大家车网

    刘金良告诉记者:在车型配置上,吉利一贯讲究科技创新和人性化细节设计。FC-1采用长轴距、大车身的均衡先进的整体化布局理念,轴距2602mm,车身尺寸4602×1725×1480mm,同类紧凑型车中居于前列。另外FC-1采用的是新悬架系统,前后悬架具有较低的振动固有频率(偏频),前悬架空载到满载的偏频为83-75次/分,后悬架空载到满载的偏频为89-70次/分,从而降低了汽车在不平路面上的颠簸,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刘金良表示在细节上FC-1也将给以高档的、丰富的、科技的配置装备感受,其中包括双色调内饰、真皮座椅,LED背景光的仪表盘,DVD+GPS以及电子自控恒温电子系统等一应俱全。

● 安全防护,一步到位

    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一点,那么FC-1在安全上将如何表现呢?刘金良在这个问题上也做了解答,在安全问题,吉利FC-1已经做了最为安全的整体设计方案,要求做到安全防护,一步到位。

    首先采用最新安全车身,根本保证安全护卫。并且已经成功通过了64km/h前方40%偏位正面碰撞和55km/h正面/侧面碰撞测试;其次制动系统优化设计,提升主动安全性。FC-1采用大型盘式制动器,确保优良的制动功能。同时ABS+EBD是全车系标准配备。还有多项科技安全配备,提升被动安全性全车系配置的双安全气囊、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安全带未系警告灯、2探头倒车雷达和4探头驻车雷达、双防盗系统等全面提升整车安全性。刘金良表示FC-1已经具备主动/被动兼顾的高安全性。

● 价格优势,再创新高

    当问及最为敏感的价格问题时,刘金良表示FC-1的价位将视具体市场情况来定,我们已经对紧凑型车市场中竞品价格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相信到时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刘金良强调指出吉利汽车的核心技术目前基本为自主研发,在成本控制上有很大的自主权。目前热销中的自由舰和金刚车型的成功定价使得吉利在新车型定价策略的使用上已经游刃有余,应该说FC-1的定价应该也是其竞争优势之一。

    相关链接:9月上市 吉利FC-1能否再现“鲇鱼效应”
    http://www.autohome.com.cn/news/200608/14956.html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