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6-01-18 00:00 来源:中国汽车消费网 作者:
中国加入WTO的几年中,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品牌已成为跨国公司开拓全球市场有力的武器,他们在与所在国企业合资合作过程中,输出技术与管理很慷慨,但关于品牌和知识产权却是分毫不让,而且还想方设法让合资合作方放弃已有的品牌,甚至通过高价收购合资合作方的品牌并弃之不用。这就导致了民族工业自主品牌与跨国品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巨大。这些巨大的差距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将产生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像汽车工业是我国的第五大产业,如此重要的支柱产业,却长期由国外企业把持着命运。同样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汽车工业领域,除了传统的家电、纺织等工业外,在机械、电子和一些高新产业领域内,逐步形成了外国企业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2、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边缘化”
在全球20大品牌排行榜中,有三家国外汽车品牌名列其中,品牌价值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奔驰汽车高达200亿美元。但在中国的前20大品牌排行榜中,汽车品牌仅一家入选,且品牌价值仅为10亿美元。多么触目惊心的差距!这充分说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国汽车工业其自主品牌发展现正处在“边缘化”的险境之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边缘化”,中国汽车市场90%份额由跨国公司品牌占领;二是技术“边缘化”,尽管与跨国品牌的合作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但合资道路并没有换回汽车研发的技术。
3、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生存困境
第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已经到了最关键和最困难的时刻,“最关键”是因为自主开发经过这么多年的曲折和磨难,终于有了些许亮点,有了几个可以继续孕育的胚胎,比如:吉利、奇瑞、哈飞等;“最困难”是就目前的市场生态而言,在与跨国品牌短兵相接的惨烈竞争中,自主开发企业及自主品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随着05年汽车进口关税的取消,跨国汽车公司开始大举进入,侵占中国市场。而国有汽车公司市场换技术未奏效,自主开发能力尚未形成,相对来说形成市场弱势。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也缺乏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的足够支持,在社会心态和消费心态上也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这一点从民营汽车企业吉利集团身上可以很清晰地体现出来。当吉利涉足汽车领域的时候,有人担心吉利造不出汽车,等造出了汽车,又有人担心拿不到许可证,等许可证拿到手了,又有人怀疑产品的质量,等产品被消费者接受了,又有人说你挣不着钱。如今,吉利实现了盈利,又开始有人担心吉利生存不了几年……。总而言之,就是不相信中国人能把汽车做好。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出社会心态对民族汽车工业的信心不足,底气不足。
二、他山之石:国外对本土汽车品牌的扶持
回顾世界汽车工业的历史,日本、韩国都走出了一条自主品牌发展的成功之路。当年为了扶持自己的汽车工业,韩国政府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调整对其民族工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社会舆论更是将引导消费提高到国民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公众把支持民族工业与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了高度的国民凝聚力。相比之下,中国具有天然的市场资源优势,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向心力。别人已经做成的事情,我们有什么理由做不成,甚至不去做呢?与狼共舞,是要增强自己搏击市场的力量,提高自己的技术研发水平,进而壮大民族自主品牌。[#page=标题#]
责任编辑: 黄念
上一篇:车坛风云变幻 新车秀你方唱罢我登场 | 下一篇:民族汽车品牌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