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3-03-01 08:51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股东英维特套现离场 机构反而“买单”庞大(1)
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庞庆华
“大股东减持说明不了什么,机构仍然非常看好我们”,面对上市公司第三大股东北京英维特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维特”)在春节前后的两度大幅减持,庞大集团(601258.SH)董事长庞庆华表示并不意外,“这可能跟公司股价最近一直在涨有一定关系。”
2月21日,沪深两市股指大跌,绝大多数前期强势股展开回调走势,而当日庞大集团股价则逆势收涨5.50%,创出自2012年6月27日以来的收盘价新高。在此之前,公司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直到2月20日涨停,成交量不断放大,年初至今公司股价涨幅逼近20%。
在并无更多利好释放的两周内,庞大股价为何一涨再涨?对此,庞庆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用车业务年初回暖,诸多新建高档品牌4S店将于年内投入运营以及合资斯巴鲁将带来更多额外收益,都是机构和投资者看好庞大的利好预期,“更何况,庞大股价本来就被低估。”
截至记者发稿时,庞大股价已经回落到5.6元以下。按照庞庆华的说法,在上市两年来,庞大借力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一直走在快速扩张的道路上,这从庞大每年都大量从企业拿新品牌经销商授权和大肆购地投建4S店中可窥一斑。
不过庞庆华表示,从今年开始,“庞大要暂缓扩张,进入内涵式增长阶段”。
大股东逃顶?
在英维特最近一次大幅减持庞大前一个月,庞庆华通过上市公司公告相继对外释放了两个消息。
利好消息是,在期盼多年后,庞大终于与斯巴鲁汽车母公司富士重工组建合资销售公司,其中庞大持股40%。这也是跨国车企在中国收权“总代理”过程中,第一次与本地区域总代组建合资公司。
利空消息则是,1月25日庞大发布业绩预亏公告,预计去年亏损6至7.5亿元。这也是庞大A股上市以来首次报亏,对比2011年公司净利润6.5亿元来说,这一波动可谓巨大。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因受到乘用车市场低迷和钓鱼岛事件的影响,包括斯巴鲁在内的日系车销量被拉低。
由于利好和利空消息的相继释放,庞大股价自1月中旬开始呈现先小幅微涨再持续暴跌的波浪式曲线。尤其是在业绩预亏公告发布的一周内,庞大股价最低跌至每股4.7元。不过自2月上旬开始,庞大股价开始触底反弹,并在2月21日当天大幅回弹至涨停,当日股价报收6.1元。
在合资斯巴鲁这一利好释放已经超过三周的背景下,庞大股价连续多日逆势上涨的底气究竟何在?
有消息称,庞大集团本轮行情最大驱动因素来自日元贬值。庞大集团是斯巴鲁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由于汇率问题,公司在2011年就已尝到了甜头,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因日元汇率回落加之结算外汇变更为美元,最终形成汇兑收益8702万元。
“合资斯巴鲁和日元汇率等虽然都属于利好,但个人认为更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整体车市可能在今年回暖的预期以及庞大旗下上百家前期投建的新增4S店都步入成熟期,今年将有可观的利润贡献和管理、财务费用的削减。”庞大集团董秘车少华告诉记者,在上述多重利好作用下,庞大今年扭亏希望很大。
在春节前召开的一次庞大集团内部会议上,公司已经提出了明确的2013年盈利目标,不过庞庆华以“上市公司有相关信息披露制度”为由拒绝向记者透露具体数据。
“商用车尤其是重卡今年1月销量已经回暖,成功合资斯巴鲁也让庞大吃了颗定心丸,今年双龙业务也可能首现盈利。”庞庆华说。
第三大股东英维特的最近一次减持,似乎正好赶上了好时候。
庞大集团发布的最新股东减持公告显示,2月18日,英维特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股份109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2%。在此之前,英维特已经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和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2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58%。
这已经是英维特一个月内两度减持庞大。至此,英维特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3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本次减持完成后,英维特持有庞大集团股份1.19亿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53%,仍为庞大集团第三大股东,也是庞大集团除董事庞庆华外的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由于庞大集团曾经于2012年5月2日有3.63亿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其中英维特解禁股数为2.5亿,第四大股东北京联合信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联合信”)为1.13亿股。因此,自去年年中开始,英维特就陆续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和其他途径抛售解禁的限售股。
有机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英维特持股庞大的成本极低,因此随便怎么卖都是划算的,更何况最近一次抛售还恰逢庞大股价高位。”
庞大集团两年前公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英维特在2007年底花1.3亿元获得庞大集团9946万股,持股成本约为1.3元。由于公司曾于2011年进行了每10股转增15股方案,公司的持股数变成2.5亿,持股成本则下降为0.52元。粗略估算,仅前期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9925.41万股,英维特就狠赚了4.5亿元。
责任编辑: 陶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