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新乡新能纯电动车 诞生记

新乡新能纯电动车 诞生记

大家车网 2012-12-18 14:31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韩颖

新乡新能纯电动车 诞生记(1)

  2010年7月,新乡这座被誉为“中国电源行业的黄埔军校”的小城迎来了本市第一家整车企业——新乡新能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此后两年,从研发底盘换电电动汽车到设计移动换电站(车),再到成立出租车运营公司。一路走来,新能逐渐摸索出一条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

  回忆新能成立之初的情形时,新能公司总经理张辉说:“新乡市政府一直希望在电池产业的基础上,筹备发展纯电动汽车,诞生龙头企业。那时,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员进行实践,正好碰到我们几个胆子比较大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只是张辉一个,还有他的团队伙伴:新能技术负责人柳崇禧、新能副总经理丁宏伟等人。

  扎根新乡

  张辉是地道的河南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2004年,他前往江苏苏州创业,随后成为苏州天成涂装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一下简称:苏州天成)的大股东。苏州天成主要业务涉及汽车装备以及汽车工厂生产线建设,也是联合建立新能的企业之一。

  2010年下半年,经过与新乡市政府领导的多次沟通,张辉及其团队终于来到这个小城市,开始了他们的“纯电动车冒险之旅”。“新乡市政府领导前往苏州很多次,我们可以感觉政府迫切的愿望。其实,当时就已经想到产业风险很大,很多企业研发新能源车七八年都无法盈利。”这显然是成为“先烈”或“先锋”的问题。

  谈到当时的决定,张辉承认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坦率讲,当时对电动车了解不多。我和汽车打交道已有20年,一直为其他车企建设生产线,没有想过自己来造车。当时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自己生产汽车。”

  新乡市并非国家示范城市,新能选择在新乡建造生产基地则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张辉认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纯电动车的发展不仅需要车企的研发投入,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新能非常看重河南省政府和新乡市政府的支持。”张辉说。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新能获得了新乡市政府在土地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项目成立之处,政府一次性批地600亩,给予优惠价格。同时,政府还一直协调新能与银行的融资。”他风趣地说:“你要知道,新乡的房价与土地价格是全国倒数第一。厂房基地的建设节约了一大笔费用。”

  另外,新乡市还享受与其他示范城市相同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如果车辆搭载的电池包容量达到20千瓦时,河南省政府与新乡市政府分别提供6万元人民币的补贴。

  其次,作为电池大户,新乡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这个城市,从事电池产业的各类人员达到5万人,其中直接从事电池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打到3000多人,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零部件、电池芯、电池组、电池生产专用设备、电池检测以及电池回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对于新能来说,政府的支持以及与动力电池企业的密切合作是保证电动汽车生产销售的先决条件。作为汽车装备公司,苏州天成与国内一些知名汽车厂家均有合作关系,积攒了广泛的人脉和资源关系。

  众所周知,一款车型的开发从零开始,任何部件都需要新开模具。“从开始研发到走向市场需要2亿元投资以及20个到24个月的时间,于是新能就采用了‘借力’的模式走了一个捷径。”

  将于2013年1月上公告的新能V3菱悦电动车是新能、福汽集团以及东南汽车联合研发的车型。V3电动汽车是由福汽集团为其提供的SKD车身,再由新能独立研发电动车专用部件,组装而成。

  “在研发阶段,像发动机、变速箱之类传统车必需但是在电动汽车上用不上的东西,我们统统不要。空调、仪表盘、转向、减震系统都要换成电能专用的。”张辉说。

  研发第一辆样车时,新能一开始并没有确定固定的模式。新乡新能电动车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柳崇禧表示,研发初期,新能开发了两个车型——增程式电动汽车与换电式电动汽车。“因为我们一开始就瞄准电动出租车市场,出租车在续驶里程上要求比较高。”

  在柳崇禧看来,研发电动车第一关注的就是续驶里程。“考虑到续驶里程,我们当时想到增程式。后来,基于减少车辆成本的考虑,我们决定采取车电分离的模式。2010年,我们就已经注意到以色列的底盘换电模式,认为该模式具有可行性。”

  换电模式并不是新能电动车的独创,但是V3菱悦电动车却是国内第一款底盘换电的车型。车型选择和张辉对车辆的第一感觉分不开,“我见过其他车企研发的后备箱换电车,后备箱都是电池。第一个反应是,出租车后备箱不放点东西吗?”

  第一辆样车设计完成后,几经试验改造,报废了十几辆车后,V3菱悦电动车终于研发成功。研发过程中,除了出差,张辉每天都去车间试车,亲自指导修改车辆。他说:“新能卖得车,起码在我这里要过关。如果我都觉得不好,就不要卖给别人。”

  新能V3电动车采用高强铝合金车身结构和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据张辉介绍,V3纯电动汽车一次续航里程160公里,充电量为22度,每公里运行费仅一角钱。如今,100辆新能电动出租车已经上路一年,累计运行里程超过500万公里,运行期间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谈到运行期间车辆存在的问题,张辉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浮动插头(换电车辆的电池与车辆的连接插头)。“此前配备的浮头插头不是汽车级的,只能插拔几百次,已更新换代很多代。但是,两个月前,我们采用了河南洛阳中航光电的浮动插头,能够插拔2000次。”

  建立纯电动出租车公司

  新能在新乡电动车推广中不仅仅是生产者,而且还是电动车上路的运营者。2011年7月,新能与环宇集团、科隆集团两家生产企业合资成立出租车公司,运营纯电动出租车。2012年1月,悬挂“豫G电××××”专用车牌的25辆纯电动出租汽车正式上路运营,穿梭于大街小巷,运送乘客,非常引人注目。

  其实,在初期的计划中,新能的任务仅仅是生产车辆。但是,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新能成为运营商。出租车公司就股权结构而言,新能掌握大部分股权,处于控股地位,剩下的股份由环宇、科隆两家平分。负责电动汽车生产以及底盘技术改造的新能以及负责提供电池动力的环宇与科隆,分别身兼两职,自产自销。

  “初期计划新能生产车辆,国家电网运营出租车公司。但是,由于计划有变,我们担起电动出租车的运营工作。当时,成立出租车公司的目的并不着眼于获利,而是希望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获取数据,从而在今后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加以引进。在反复实践后,才能投入大批量的生产。”张辉说。

  运行过程中,问题接踵而至。换电网络的搭建成了大问题,换电站的建设需要昂贵的投资,同时建设网络周期较长,征地规划也成为大问题。“我们的原则是不等市场,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

  新能自主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底盘换电机构”和“快速换电装置”,解决换电难及换电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电动汽车从开上工作台到换电完成完全自动化,在换电车道下是个方形凹槽,槽内自动定位工作台将整块“吕”字型电池取下并送到预定位置,新电池被随即安装紧固到位,电池箱和车身合为一体而锁紧,并可以保证电池箱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脱落,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张辉还介绍道,移动换电站(车)成本只有100多万元,无需修建专用的换电站,将之牵引到常规加油站旁侧,即可投入使用。

  谈到研发的灵感时,张辉说:“移动换电站(车)研发灵感来自于时任河南省发改委主任的提醒。视察新能时, 他提出疑问,换电站建设价格昂贵,建设周期长,换电式电动车如何能迅速推广。”这句话启发了新能的工程师。

  目前,新乡已有的5个移动换电站(车)全部投用,将初步完成新乡市区换电网络的搭建。根据刘崇禧的介绍,换电车上有个18个货位,可以一次满足17辆车的换电要求。张辉自豪地说:“万钢主席以及科技部副部长来,都对移动换电站感兴趣,占地小、价格便宜。国家电网也买了我们三台换电车,明年将在新乡投入使用。”

共 2 条1/2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