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大众对一汽侵权陡然升调 将对其实地调查

大众对一汽侵权陡然升调 将对其实地调查

大家车网 2012-09-12 10:23 来源:网摘 作者:

  角力游戏继续在峰回路转中腾挪跌宕。

  德国大众汽车CEO文德恩对一汽集团侵犯专利所有权一事陡然提升论调,表示将对一汽集团进行实地调查并坚决严格维护公司专利。这一表态延续了此前大众对一汽窃取专利事件的基调。此前德国《商报》于7月27日报道称,大众汽车匿名高管透露,德国大众方面已经开始就一汽集团模仿拷贝四项大众专利技术的侵权行为展开调查。事发之后双方就此事架起太极推手,皆呈现审慎的探试之姿。而8月31日德国《商报》传达文德恩的强硬态度似乎突破了此前的探试的局面,表现出大众集团官方对此事的决绝态度。

  面对调整姿态后略占上风的德国合作伙伴,一汽集团自有其应对之策。作为长达20多年的合作伙伴,一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互为熟稔,但相比之下一汽集团对本土市场的规则与潜规则似乎拿捏得更为精准和到位。2011年春季面对大众就四项专利侵权之事来势汹汹地问责时,一汽集团顺势给出的回复为“此举系个人错误行为”。问责并未结束,2012年7月份大众继续旧事重提,借助媒体再次发起攻势。长春方面回应EA111发动机早已在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实现国产,而一汽通过自主研发也可以掌握这种技术。而MQ200变速箱是一款手动5速变速箱,属于国际通用技术,国内很多汽车整车厂家都已经掌握。

  大众集团方面虽然对问责之事穷追不舍,但并不打算诉诸法律、对簿公堂。而一汽方面对此事能自圆其说并且表现得胜券在握、心知肚明。连篇累牍的报章分析无疑表明,所谓四项专利技术的侵权行为似乎已然成为双方博弈的棋子或是利益交换的杠杆,发展至此,表面的事情本身似乎不再具有什么轰动性,而事情背后的真正动机和驱动力却显得大有意味。

  2012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主席文德恩博士与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签署意向书,计划将一汽大众的合资企业合同延长25年。意向书中一致决定进一步加深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加强双方战略合作关系”的文字表面背后却无疑暗含着双方角力的开始。众人皆知,1991年一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双方合资时的股比为60:40。当时德国方面并未对这一股比持有太大异议,毕竟彼时的中国市场尚存风险与变数。而此时却大为不同,2011年整个大众集团的税后利润为157.99亿欧元,而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的净利润就高达220亿元人民币。在目前中国汽车合资公司普遍为股比对等的情况下,面对这10%的利润空间,大众汽车集团会作何感想?

  双方1991年签署的25年合同期到2016年结束,在此剩余的四年之中,大众汽车集团将努力实现其在华利益最大化,一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双方将在股份占比、收入分配、零部件公司、核心技术引进和奥迪、西雅特品牌的生产、销售和渠道等相关事宜上进行逐步调整。而大众汽车集团希望一汽方面让出9%股份,从而形成一汽、大众和奥迪三方51%、30%和19%的股比结构。

  然而,侬有情郎无意。早在2004年大众汽车集团便谋求与一汽大众的重新分配股比,但因双方已签署25年期限的合同而作罢。为弥补这种股比带来的差距,大众汽车集团另做文章,此前引入EA888(1.8TSI和2.0TSI发动机)、EA111(1.4TSI发动机)两款发动机时,大众汽车集团在大众一汽(大连)发动机有限公司和上海大众动力总成公司中皆持股60%。此后的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也属100%独资企业。而2011年签约一汽大众佛山项目中,大众汽车集团有意将佛山工厂中大众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40%变更为49%,然而此事进展并不顺利。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方面同时谋求收回奥迪进口车在华销售权,奥迪进口车业务由一汽大众负责,相关方按照股比进行利润分配。2011年一汽集团在奥迪进口车方面收益6亿元人民币左右。面对奥迪市场效益的突飞猛进,大众汽车集团方面希望收回奥迪进口车销售权。然而一汽集团迟迟不肯交出销售权。诸多方面的诉求没有得到回应,大众汽车集团方面开始在合同期剩余的四年时间内试探性的开始争取利益最大化,而上述的知识产权问责无疑是向一汽集团施压的信号之一。

  谋求利益的动机之外,此次侵权事件是否另存玄机呢?大众汽车集团进军中国时曾受到巨大压力,面临先进技术和德国制造进入中国带来的后续问题以及投资中国需要的大量资金,当时大众董事会高层意见不一,这也是卡尔·哈恩于1993年从董事长位置上退出的原因之一。大众集团内部对在中国技术合作方面可能存在反对的声音。加之2012年4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人事调整,调整岗位从董事会到技术管理部门共计31个职务之多,其中也涉及到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而此次专利侵权事件再次发酵的时间节点,正是在人事调整之后正式上任之前的时间阶段内,此种深意颇可玩味。

  以资本与利益为最终归宿的角力游戏刚刚开始,拉锯战将持续考验着棋局双方的商业智慧。

责任编辑: 随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