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韩流」启示录中国汽车如何随波逐"流"

「韩流」启示录中国汽车如何随波逐"流"

大家车网 2012-03-02 10:45 来源:网摘 作者:韩颖

  韩国的汽车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到如今韩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国。韩国汽车行业标杆性企业现代汽车在 2011年总销量为660万辆,达到历史新高,上升势头紧随刚刚超过丰田排到全球第二的大众。

  韩国汽车工业从“代工模范”走到世界前五,这种后来居上的势头,足以让早于韩国起步的中国汽车业汗颜。韩国车从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廉价车”到现在外观设计层面可以与欧美产品抗衡、独具自己风格的产品,仅仅经历了20年。

  我们永远不怀疑中国汽车企业“超英赶美”的豪情和理想,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反倒是这个一直被我们轻视的近邻,却在近年来有着质的飞跃。如果将中韩汽车产业的发展比成一场赛跑,那么韩国无疑是后起跑、超越了中国,并且将我们越甩越远。其实韩国汽车企业是我们审视自身的一面镜子,通过它能看到我们的短板——那些制约中国不能走向汽车强国的致命伤。

  丑小鸭变白天鹅

「韩流」启示录中国汽车如何随波逐"流"(0) 大家车网

  1985年,现代汽车刚刚进入美国市场时,谁都没有想到这只丑小鸭会成为今天的行业巨头。当时现代在美国只有Pony Excel一款微型车,如今,现代在美国已经拥有从微型车到顶级豪华车的全系列车型。1999年,现代首次跻身美国进口品牌销量前十,名列第九;2001年超越三菱、马自达等日本品牌,上升到第五;2002年之后超越大众位居第四,排在现代前面的只剩下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系品牌。

  据美国汽车销售商协会最新调查,在经销商对主机厂的满意度排名中,现代汽车名列各汽车品牌第一; 在 2010年J.D.Power的美国市场调查中,现代名列SSI(销售满意度)非豪华品牌第一,CSI(顾客满意度)名列所有品牌第六。而在2011年 J.D.POWER美国市场VDS(汽车可靠性)调查中,现代仅次于丰田、别克,位居第三。各类满意度的提升是促进现代汽车突飞猛进的表面因素,而背后所支撑的是现代汽车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与刚进入美国市场时现代只能销售低端车型的廉价品牌形象相比,现代的品牌形象已大幅提升。”现代北美营销副总裁Steve shannon表示。

  1998 年,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抛出“十年保修(America Special Warranty)”的“赌博”政策。对此,大部分观点悲观地认为,现代汽车在美国的此举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但现代汽车却以对质量的自信坚定地推进该政策。而后的事实证明,这是现代汽车打着质量旗号取得成功的首个案例,获得史无前例的巨大反响。最终,1999年现代汽车的销售数量超过16万辆。

  此后,现代在美国市场上始终保持了高质量的水准。经历激烈的角逐和层层考验,现代汽车终于在被誉为“汽车之乡”的美国创造了不朽的神话。对此J.D.Power负责人称赞到,“现代汽车是我所见过的公司中,品质提升最快的公司之一。”

  2005年,现代汽车在美国投资建厂。由此,现代汽车正式开启从开发到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汽车生命周期全过程本土化的“美国制造(Made in USA)”时代。2008年,现代汽车针对“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制订出了“GQ3355”战略,即现代汽车要在3年内“产品品质”进入到全球汽车行业的前3名,5年内“品牌形象”进入到全球汽车行业的前5名,表达了现代汽车的品牌愿景和崇高志向。继“GQ3355”的目标之后,现代汽车近年又启动了“品质回音”(ECHO)行动。该行动由“实质性的品质提升”(Effective)、 “创造性的品质管理”(Creative)、“主动性的品质意识”(Human)、“组织性的品质创新”(Organizational)的四部分组成。 据介绍,现代集团在品质管理上有多维度指标,而“品质回音”把品质管理提升到了更高层面的举措。

  如今,对品质的“偏执”已成为现代汽车最重要的企业文化。

  驻足观望“韩流”

  近20年来,韩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韩国汽车在最近10年当中的发展,更是创造了让欧美、日本刮目相看的“韩流”。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现代、大宇、起亚三足鼎立格局发展起来的韩国汽车工业迅速迈进国际市场,虽然也存在一些先天问题,仍旧可以保持价格优势,依靠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实现生产国际化与国际市场接轨。这种做法最直接的成果是:“三分归一统”的现代汽车在2011年总销量为660万辆,达到历史新高,上升势头紧随全球第二的大众。

  “韩流”美誉的取得,除了韩国汽车工业技术自主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成功之外,主要应归功于现代汽车近年来在技术、品质方面的飞跃。现代汽车正在用不容置疑的事实改变世界对其“质次价廉”的看法。对于以现代为代表的韩国汽车的进步,J.D.Power执行董事JoeIvers指出:“10年前,韩国汽车制造商还在为质量和名声苦苦挣扎,从来没有人能预测到,他们不仅能迎头赶上,而且还会在质量方面超过其他对手。”“韩流”扭转了人们对韩国汽车品牌的认识,也向世界证明:来自韩国的现代与丰田、本田一样跻身“国际品牌”之列,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者青睐的对象。

  J.D.Power对于汽车品质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汽车市场的变化因素,这种变化直接支撑了现代汽车在技术和品质方面的改进,也是“韩流”的动力源泉。而反观 “韩流”本身,它并不是单纯的数字增长,而是从整个品牌深层发力的结果。通过技术和品质的提升,现代汽车稳固了自己的世界位置,把韩国汽车品牌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韩流”启示 专注才是王道

  当前,业界人士都在讨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利弊得失。人们清晰地看到,虽然中国汽车市场潜力较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张,但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品质低等,使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普遍欠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单纯依靠市场潜力的“低级发展时代”必须结束。想要走上像韩国那样的自强道路,而不是沦落成汽车强国的“附庸”,就要合理解决关乎发展前途的问题。如果自主品牌不正视企业自身发展问题,不专注于提高在汽车主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的话,无异于“自毁前程”。

  这是中国车企的无奈,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最近几年,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已经由做“加法”转向尽可能多地做“减法”。汽车巨头们无一不想快速瘦身,不仅甩开与汽车产业无关的钢铁冶炼、零部件等产业,就连常年不盈利的汽车品牌也都统统砍掉,福特卖掉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沃尔沃之后集中精力打造“一个福特”战略,而通用也只专注于四个盈利的品牌。

「韩流」启示录中国汽车如何随波逐"流"(1) 大家车网

  同时,全球汽车大品牌都将重心转移至新车型的开发和新技术的研发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众、通用以及宝马等品牌的新动力技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并展开竞争,而韩国汽车在各方面的崛起更是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一股清风。最终的结果是合资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步提升。相对于跨国汽车巨头们的心无旁骛, 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不务正业转身专注于能源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不能脚踏实地做实业打好基础,这是不合适的。

  反观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现状,技术实力的薄弱、研发体系的不健全、产品集中于中低端、过多地依赖政策,自主品牌增长乏力不可避免,更拖累了 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力。研究表明,产品的品牌力偏弱、质量偏低、产品结构不完善等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的主要原因。过多的分散注意力,已经让自主品牌偏离了主干道。

  在自主品牌产品结构、质量、性能等未能得到提升的情况下,这些阻碍因素也都成为了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力的障碍。自主品牌汽车在份额较高的微型和小型车市场应提升质量、外观,增强品牌力;在紧凑型车的舒适性、动力性和操控性等方面应苦练内功;潜心研发弥补产品结构短板,逐步提升品牌形象。

  爱驾者说:中国汽车产业若想像“韩流”一样,在世界刮起一阵风潮,是否应该切换至“韩流模式”,走上依靠技术研发、产品质量的道路来提升自主品牌在国际的高度,从而让中国汽车也能占据国际汽车市场的一席之地?

    相关链接:爱驾者 找驾校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