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长安兼并昌河难成合力 双方的博弈持续中

长安兼并昌河难成合力 双方的博弈持续中

大家车网 2012-02-14 07:42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长安兼并昌河 心难合陷僵局

一个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昌河汽车员工与中国长安的冲突事件,在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公开承诺,昌河汽车独立法人地位维持不变,昌河汽车与铃木的合资合作不变,独立的景德镇总部生产基地——昌铃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不变后,暂时得到了平息。但暗涌仍存。

风波未平

春节前,昌河汽车员工因不满长安集团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注销昌河铃木生产资质的申请,集体罢工。为平息风波,徐留平公开承诺,今后长安依旧将把昌河汽车纳入中国长安的总体发展战略,统一进行产品、品牌、研发、基地等规划,明确并坚定不移地推进“长安、哈飞、昌河”微车三箭齐发战略。昌河汽车独立法人地位维持不变,昌河汽车与铃木的合资合作不变,独立的景德镇总部生产基地——昌铃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不变。在长安表态后,昌河汽车事件得到暂时平息,生产也恢复到正常。然而,昌河风波后的博弈仍在持续。

据了解,长安派驻的高管职位目前没有变化,但工作暂停。此前昌河汽车内部人士透露,12日,昌河汽车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的公司管理高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12日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并未选举公司高层,而是讨论了昌河汽车在2012年的生产经营部署和职工改善薪酬问题。据了解,目前昌河汽车由景德镇政府和长安组成的临时管委会管理。

分析人士指出,新昌河汽车管理层将是一个由长安和昌河方面结合的领导班子,昌河汽车目前已争取到了一定的“自主权”,但长安方面并不会让出管理权,也就是说,双方的博弈还在继续。

马自达单飞成疑

长安和昌河的矛盾源于昌河铃木的生产资质之争。长安集团总裁邹文超在春节后的北京媒体见面会上透露,由于昌河铃木多年亏损,早在兵装集团和中航工业重组汽车业务之前,日本铃木公司就已经提出要退出昌河铃木,并已在昌河铃木的运营管理上实质性退出。重组后,日本铃木仍然向中国长安表达了退出昌河汽车的强烈意愿,中国长安原则同意日本铃木退出昌河铃木,但双方目前并未签订正式收购协议。

而生产资质之争的源头则是在2009年,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提出分立的申请,为此中国长安2011年便将此事上报国家发改委。据了解,当时国家发改委同意长安福特马自达分立,并提出要求以取消一个生产资质为分立前提。于是,长安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注销昌河铃木资质的申请。

但是,长安的这个举动并没有事先同昌河汽车及当地政府进行沟通,于是,“假重组,真觊觎昌河铃木准生证”的质疑在昌河汽车员工中开始流传。员工担心昌河整车及发动机生产资质被取消,今后将不能再生产汽车和发动机,甚至担心饭碗不保,因此昌河汽车出现了停工事件。

对此邹文超解释说:“其实长安集团考虑了昌河铃木注销后昌河汽车的持续经营。鉴于昌河汽车体系拥有两个整车生产资质,即使注销昌河铃木后,景德镇工厂、九江工厂仍可生产整车,不影响当期经营和后续发展,也不影响昌河汽车员工的利益和收入。”因此,这场风波被邹文超认为是“正确的事却遭到了误读”。但是分析人士表示,长安集团在此事的细节处理上确实存在问题,造成了昌河汽车员工和地方的不满。

据了解,在长安集团自行上报发改委,请求将长安铃木的资质转移给长安马自达(微博)后,江西省主管部门呈送了《江西省政府关于要求将昌河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保留在江西的函》,并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汇报。随后,国家发改委答复称,长安集团提出的撤销昌铃公司及变更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意见,未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协商,未经企业职代会讨论通过,国家发改委不予发文。发改委并建议下一步长安集团应与江西省、景德镇市积极协商,共同将昌河汽车做大做强。

徐留平坦言,受此事件影响,长安马自达独立的审批需要重新进行申请,是否能独立获得生产资质,需要看国家相关部门的决定。

必须经历的一道坎

昌河汽车事件暴露了大长安整合的内在矛盾,特别是车企和地方政府利益的博弈。分析人士表示,在长安开出昌河汽车维持现状、加大投资、从内部产生新任总经理等条件之后,昌河汽车的前景也并不乐观。“重组3年来,长安没有对昌河汽车导入过一款车型,目前昌河汽车大部分还是自己的老产品。”这成为昌河汽车员工对长安的怨言。

而在微车板块,长安对昌河和哈飞这两家微车同业者的整合始终没有清晰规划,只是增加了微车产能,超越五菱重夺微车第一的头衔。长安是否有能力整合昌河、哈飞,使其微车板块真正形成合力,恐怕是摆在长安面前最大的难题。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