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昌河罢工内情调查

昌河罢工内情调查

大家车网 2012-02-08 11:17 来源:网摘 作者:

  此时昌河职工并不知晓相关文件已经在国家发改委处被压下,他们要求“中国长安向国家发改委撤回关于取消昌河铃木汽车生产资质的报告,保留昌河铃木的整车与发动机生产资质;要求保留昌河铃木现有合资状态不变,保留昌河铃木品牌;要求保持昌河汽车总部在景德镇不能改变”。

  1月15日,包括许爱民在内的江西当地领导和李黎再一次与昌河汽车职工对话,许爱民当场向职工谋划了昌河下一步发展战略:“如果与长安方面达成协议,未来昌河铃木不仅要生产汽车还要生产发动机,在景德镇形成真正的生产基地;如果谈不成,我们就自己搞,做大昌河。”话音刚落,喝彩声四起,许爱民身后的李黎表情黯然。

  1月16日,兵装集团领导与江西省、市领导进行了会谈,并在当天晚间达成协议。随后,景德镇市政府与中国长安联合发布公告:一切维持昌河汽车公司目前格局和发展现状不变,包括昌河汽车作为独立法人地位不变,昌河汽车公司与日本铃木的合资合作不变,独立的景德镇总部生产基地昌铃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不变,三个生产基地不变,品牌不变,目录不变,承诺的所有发展规划、发展项目、新车型不变。

  至此,昌河汽车又恢复至正常生产经营状态。

  昌河汽车资质早已转给合肥

  关于这次罢工事件,三方说法并不一致。昌河职工宣称的罢工理由是“昌河铃木生产资质将被转移至长安马自达”;许爱民表述的情况是“江西不同意昌河汽车资质转移至合肥”;中国长安则在2月2日回应“昌河铃木资质不存在转移,而是建议注销”。

  那么争议中的生产资质究竟是被注销还是被转移?如果是注销,那么注销的资质究竟是昌河铃木的还是昌河汽车的?答案还要从昌河汽车的历史沿革中寻找。

  昌河罢工内情调查

  众所周知,昌河汽车之前隶属于军工企业中航工业,有着30多年的汽车生产历史。1998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军民结合”的方针,江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昌河承担以日本铃木ST-90V为原型车的微型车试制任务,原国家计委也批复了设立昌河铃木汽车有限公司的方案,从而使总部设在江西景德镇的昌河铃木有了汽车生产资质。

  此时昌河汽车实际上拥有两个汽车生产资质,一个是自身原本就有的,一个是昌河铃木的。不过根据一位昌河内部权威人士透露,2006年,为了发展另一家汽车企业——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昌河),中航工业把昌河汽车的生产资质转移到了合肥昌河名下。

  合肥昌河前身是原安徽省淮海机械厂,1997年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将其并购成立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施股份制改革后,合肥昌河又成为昌河汽车的合肥分公司。2007年合肥分公司又变更为昌河汽车的全资子公司,被中航定位为昌河汽车自主品牌产品的生产基地。

  此时昌河汽车开始与昌河铃木共享一个汽车生产资质,主要生产昌河铃木车型,而昌河铃木也开始为昌河汽车的微车代工。

第三页

第四页

 

责任编辑: 林建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