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车型库 > > 宝马

41家世界500强驱动下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城

大家车网 2012-11-06 11:34 来源:网摘 作者:

  日夜流淌的东风渠,奔腾着古蜀文明生生不息的温润与奋进;肃穆庄严的龙泉山,见证着车城崛起的辉煌与睿智。

    党的十六大以来,龙泉驿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聚精会神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全力以赴促和谐,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这十年,是龙泉驿区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十年。

    这十年来,龙泉驿区坚持把“直奔高端、产业强区”作为加快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三最”龙泉驿的必由之路,做大做强做高汽车主导产业动力“引擎”,创造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连续4年居全省十强县第2位的跨越奇迹。

    2001年到2011年,龙泉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826元增长到20350元,农民人均收入从3226元增长到10600元。仅2006年至2011年的5年间,该区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投入就达120亿元,占可支配财力的65%。

    科学发展十年路,成就辉煌龙泉驿。十年来,龙泉驿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奋勇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成绩斐然、令人振奋。

    世界500强企业41家,上市企业45家!这是国家级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实施全域开放的成绩单,曾几何时,这个区域还仅以桃花著称,而现在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看好的兴业热土。

    大众、吉利、沃尔沃来了,聚集在成都国际汽车城展开造车竞速赛;神钢、卡特彼勒也来了,在龙泉驿屡次增资扩产向世界输送高端工程机械……截至目前,成都经开区内已聚集汽车主导产业重大项目208家,大批汽车和工程机械巨头相继进驻,让龙泉驿汽车产业的名头远远盖过了闻名国内外的桃花。

    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聚集发展要素,有力提升成都的开放水平和国际化水平。作为天府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龙泉驿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五大兴市战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和遵循国际惯例的投资服务环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城,全域开放的桥头堡。

    经开区引力:一汽-大众的“第二故乡”

    10月16日,注定是成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一汽-大众成都发动机厂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正式落成,国内第一款能够达到欧5标准并实现量产的发动机顺利实现“成都造”。

    作为一个在全国汽车产业阵营中的后起之秀,成都汽车产业曾一度被认为缺“心”少“脑”,然而这样的局面正随着一汽-大众成都发动机厂这样的核心零部件项目的落地生根而成为过去。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一汽-大众成都发动机厂的落成,被业界称为一汽-大众把“心脏”安放在成都,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在龙泉驿区量产,为成都汽车产业增添了沉甸甸的砝码。

    “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这种真诚,这种信任,为我们在这里投资兴业打下很好的基础。”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安铁成对成都国际汽车城的发展环境赞赏有加:成都是一汽-大众的“第二故乡”。

    一汽-大众成都发动机厂建设大大提速,博世底盘项目厂房基本完成,院士项目孔辉科技强势入驻……“提速”与“升级”,成为描述天府新区龙泉片区的两个关键词,随着这些高技术含量的项目批量入驻,成都汽车产业正培育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域开放”战略的引领下,国际国内企业纷至沓来。成都国际汽车城,对外开放的“大戏”层出不穷,汽车主导产业“招强引高”更是精彩不断。在刚过去的第十三届西博会上,中航工业成飞集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上海贝洱汽车零部件成都生产基地签约落户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再添两家世界500强汽车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如今,在成都国际汽车城,聚集了15个汽车整车、整机项目和一汽大众发动机、博世底盘等181个汽车主机及关键零部件项目,搭建起了年产百万辆整车的生产平台。世界5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前10强中的7强在此设厂,前12强中的9家情定于此。此外,与产业关联的高校、院所也正快速聚集。

    经开区速度:汽车产业七年成型

    在全国汽车产业的版图中,成都虽然是后发,但一开始就是高起点、高规划、高投入、高发展。仅仅用7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其他汽车产业基地需要20—40年的产业基础积累。

    德国大众集团中国公司总裁纽曼在谈到成都近年来“不可思议的快速发展”时,直言“成都将成为"第二个狼堡"(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

    中国很多地区都想发展汽车产业,成都为什么能成为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这是已在成都落户的一汽—大众成都基地的负责人经常会被询问的话题。问询者多为正在与成都接触,有着投资意向的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

    “哈曼在决定投资之前,也曾向包括大众、吉利等已经落地的企业进行过咨询。”哈曼中国西部研发中心高级经理杨劲松表示,“得出的结论是两点:一个是市场,一个是专业的服务”。

    杨劲松表示,哈曼此前曾考察过多地。成都不同之处在于,政府集聚了大批专业化人员为企业服务。“各地政府都有很强的诚意,但成都这边既懂企业,也懂汽车,服务意识很强,这个很难得。双方沟通成本大大降低。这比单纯提供政策优惠更有力。”

    成都在争取德国博世投资的激烈竞争中“是以微弱优势胜出”,在博世看来,成都胜出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政府所能提供的专业高效服务。成都经开区的专业化高素质服务在汽车业界获得了良好口碑。

    “除了区位优势,我们特别看好成都经开区的政务环境,还有产业发展优势突出。”上海贝洱相关负责人在谈到选择投资成都时,多次提到几次考察成都经开区的感受。“我们走进园区,看到的是优美的城市环境和现代化的生产厂房;我们提出投资分析后,政府给了上百项指标的调查结果。”

    哈曼、博世、伟创力、江森、汉高……无数次的对比、选择中,投资商们都记住了成都经开区实行的准军事化决策和五星级的服务。准军事化决策效率高,要求“说了算,定了干,干就要干好”,五星级服务让每一位来投资兴业的客商都充分感受到“只找一个人、不缴一分钱、办好一切手续”的投资服务环境。

    经开区高度:

    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汽车城

    41家世界500强,选择龙泉驿的理由各有不同。但有一样他们都无法否认:龙泉驿的确为他们的企业带来了超乎预期的回报。新速腾创造了大众单个品牌市场历史最好成绩、伟创力刚投产订单就源源不断……未来,他们在这里还将得到更多。

    同时,世界500强的到来也增加了经开区(龙泉驿区)的国际化高度,加大了成都国际汽车城与世界握手的筹码。龙泉驿要实现充分国际化,首先要构建国际化的产业体系。大众、吉利、沃尔沃……这些知名企业来了,在经开区搭建起百万辆整车生产平台;他们的带来,牵着更多的汽车产业零部件巨头落地,形成产业配套,完善了经开区的汽车产业链条。

    建链式发展的汽车产业已经兼容了企业、人才、院所、市场资源的各种要素,彰显和塑造成都国际汽车城在全球的比较优势。

    作为德国大众国产工厂的所在地之一,成都经开区已经在狼堡拥有了不小的知名度。世界500强的毅然选择,提高了成都经开区在国内吸引国际投资的首位度,也提升了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中国狼堡”形成了“成都热”,德国人会研究成都的美食、旅游和生活环境,大家期盼着到成都工作和生活。

    不仅如此,世界500强的入驻,让龙泉人更坚定“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加快打造国际化的合作环境。着力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真正使成都成为一座“宜商、宜业、宜人”的城市,增加成都国际汽车城对外开放的吸引力。

    经开区目标:

    最终形成一个万亿产业基地

    “我们将在汽车制造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上谋求突破,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汽车企业强势加盟。”根据目前龙泉驿区汽车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规划,未来的龙泉造汽车,将力求把更多的世界制造变成“龙泉智造”。

    全域开放的路径,龙泉驿早已成竹在胸: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抢占汽车产业链的技术高端和技术链的产业高端。

    为此,经开区正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引进汽车高端产业研发机构,在引进德系、美系汽车配套、研发企业的基础上,力争在2016年前引进国家级、省级汽车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30家以上,世界级汽车区域研发中心10家以上,在制约“龙泉造”汽车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真正实现“龙泉智造”。

    “未来5年内,我们将力争引进50家世界500强与汽车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经开区管委会相关人士指出,要迅速把“龙泉造”汽车产业做大,完善整条产业链。下一步,该区将培育一汽大众、沃尔沃、吉利汽车、神钢集团等一批百亿企业,形成百亿企业集群;形成汽车整车、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汽车贸易娱乐四大千亿产业支柱,从而最终形成一个万亿产业基地。到2016年,投产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将要达到200亿元以上,汽车研发设计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整车制造业形成规模经济,关键零部件成链发展,汽车产业高端创新发展成都国际汽车城,正以核裂变的速度发展,朝着世界级、万亿级国际高端产业基地的目标奋进。2021年后,成都国际汽车城将成为中国重要的轿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基地、汽车服务业基地,进入国际汽车产业集群高端行列……

    有着国际视野的龙泉驿,改变的将不仅仅是中国汽车产业版图,更将“立”起一座影响世界的成都国际汽车城。

关键词:宝马   责任编辑: 叶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