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车型库 > > 本田

本田在华战略或将成独唱

大家车网 2012-03-30 10:58 来源:网摘 作者:

本田产品举措遭到质疑(1)

  本田的“跟随”战略仍然没改变。继丰田日产相继发布在华战略后,本田也计划在4月中旬发布其中期战略。

  “本田将于4月10日在华发布整体战略,这是一个中期计划,不仅会涉及产品层面,还会涉及研发及市场层面。”近日本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虽然对于本田中期战略的具体内容,这位负责人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此次的战略发布或将涉及本田在华新的研发基地,以及带来的新动力总成及产品等。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一直试图改变本田在华的现状,他认为能够通过接下来几年的动作,彻底改变中国消费者觉得本田有些死气沉沉的印象。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本田的改变仍然被认为不够迅速。

  2011年,中国车市整体增速放缓,仅实现3.15%的增长。本田在华销量则出现了4.5%的下滑,这也是本田进入中国13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尽管两家合资公司都努力扭转困境,但是其销量状况仍然不佳,这不仅要归因于日本地震,与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车型投放战略也不无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此次本田在华发布中期战略,国内两大合资公司东本和广本的主要负责人并不会参加,这也为本田中期战略发布增添了一丝疑云。另一方面,本田总部一直利用产品对合资企业进行制衡,以及严格控制供应链话语权等,导致本田与中国合资公司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华战略滞后

  “本田当前在华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在战略上出了问题。”一位在本田体系内任职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他看来,本田的保守让其失去了此前抢占的市场先机。

  “上世纪90年代末,本田通过广本最早把4S店模式引入中国市场,一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年雅阁的品牌效应远远超出了企业的预期。不过,当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大跨步前进时,本田却一次次做出了相对保守的决策。”这位人士分析称。

  他指出,“本田没有估计到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这给了对手超越本田的机会,并且很长时间以来,本田都缺乏追赶的意识。”

  本田在华合资公司的高管也表现出对本田在华战略滞后的不满,“本田为什么需要改变?在对中国市场的分析上,本田此前确实有些滞后。”

  据悉,本田汽车社长伊东孝绅曾提出日本的生产量要做到100万辆,这样就可以充分保证日本员工的就业机会。但根据本田汽车公布的2011年全球产销数据,2011年本田汽车在日本的销量仅为50.3万辆,产量为71.2万辆。

  反观中国市场,广汽本田今年的销售目标是40万辆,东风本田今年的销售目标是30万辆,两大合资公司累计70万辆的销售目标,已超过了去年本田在日本本土的销量。

  而对于中国市场高速增长的估计不足,也直接导致了本田在全球的战略重心上没有及时向中国市场倾斜。对此,这位在本田体系供职多年的相关人士颇有微词,“出了事(近年来的日系车企大规模召回事件)还是强调保住北美市场,对中国市场明显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全球9大汽车企业中已有4家把中国市场作为全球首要市场,而本田没有。”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汽车市场突飞猛进的2009年和2010年,本田汽车在华增速都落后于整体车市:这两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速分别为53%和33.17%,而本田增速则为22.5%和12.2%。

  制衡合资公司战略遭疑

  “本田过分强调对国内两大合资公司的制衡,这对本田的整体实力产生了内部消减。”一位接近本田公司的人士称,“由于自身产品线的原因,投放到中国市场的产品本来就少,但是日方还过分考虑通过产品投放来让两大合资公司相互制衡,很难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市场中。”

  “反观日产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在中国是攥紧了一个拳头打出去的。”这位人士分析称。相比之下,丰田方面及时找到了日产在华成功的关键,在不久前丰田在华发布“云动计划”时,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表示,丰田在华的规划需要依靠两大合资公司合力完成。

  但是,对于本田来说,似乎还没有认识到合资公司协同作战的重要性。由于产品线缺乏,本田一直以来便以引进车型的分配来制衡两家合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产品线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合资公司难以对自己的市场业务作出长期的规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共 2 条1/2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张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