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政策 > 三公消费透明化或是公车改革良好契机

三公消费透明化或是公车改革良好契机

大家车网 2011-06-21 00:00 来源:网摘 作者:

11日,审计署公布“三公经费”,成为迄今为止公布“三公经费”最详细的部门。数据显示,审计署2010年“三公”决算数为2488.7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费近617万元、公务接待费657.42万元、公车购置及运行费1229.65万元(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用5.41万元),公车费用占“三公”支出49%。(7月12日《新京报》)

在国务院制定的公布“三公经费”时间表下,国家审计部门不但率先公布,而且在透明度和细致度上都可圈可点,这确实值得欣慰。高额“三公消费”的不合理和改革的急迫性,早已经不需讨论,如此情景,若还是一味消极、笼统地公布相关数字显然是改革决心不到位的表现,只有公布更加详细的数字才能将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使进一步改革成为可能。

审计署在这方面无疑为其他尚未公布三公消费的部门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然而,在欣慰之余,我们也在这份详细的账单中看到了三公消费问题的严重性,首当其冲进入公众视野的便是公车消费。一直以来,民众对于公车消费的浪费情况只有一个大致而笼统的印象,如今才有机会看到,原来公车消费仅仅在一个审计署就高达千万,占了审计署三公消费的将近半数。可见公车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远比人们想象得严重,公车改革也比人们的想象更加迫切。

公车私用等公车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长久以来被称之为“屁股下的腐败”而备受诟病,随着舆论呼声的高涨,公车改革终于越来越开始得到重视,从中央到地方也都在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但是,在缺少财政透明的情况下,进展却极其有限。

近些年,有些地区开始逐步尝试公车改革试点,各地的尝试方式无非有三种形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但是这三种模式似乎都没能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公车货币化存在将官员私利合法化的嫌疑,而集中管理又无法逃脱“自查自纠,缺少外部监督”的窠臼。公车改革似乎进入到了“迷茫期”,直到今年中央各部门开始公布三公消费,并且涌现了审计署这样较为细致的账本,公车改革才出现了新的推动力。

其实,公车改革无非是公共财政管理方式的一种革新,有足够的财政透明度托底,才谈得上真正意义的改革,随着更多政府部门参与到公开“三公消费”的行动中来,公车改革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

只不过,从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还有些许美中不足之处。如今,透明化在深度和广度上虽然到达了新的高度,但离民众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要想真正解决公车私用等具体的三公消费问题,一方面要把账本做得更加细致,另一方面,需要有更多的部门,包括地方政府部门都参与到晒账本的行动中,并能长期坚持。若能如此,公车改革或将迎来新的契机。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