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6-19 09:58 来源:网摘 作者:
买车时,有些车主有足够的耐心,一直等着自己想买的车型到货;可有些车主却心急提车,加价付出了额外的购车款不说,在提到现车时,也忽略了验车的基本常识,结果难免贴钱买到了一辆并不完美的车。以下是在提车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容易陷入误区的几大方面,在此提醒新车主们睁大眼睛仔细检查。
■外观两车对比VS仅看一车
挑选新车时,若条件许可,有两辆相同的车型可供比较,很有必要。外观对比着重注意车身缝隙和漆面。这样的观察是有技巧的,可以着重观察保险杠和车身缝隙、车门缝隙和前后保险杠缝隙等处,打开车门观察内外油漆是否无色差等。
观察漆面则对外界光线的要求较高,最好在日光下,什么问题都难以掩盖。如果是在展厅选车,可以斜对着日光方向观察,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合格的漆面应当平整无橘皮水波纹瑕疵,保险杠和车身、车门外边缘、左右外后视镜等易受损部位无色差。对于金属漆和珠光漆还可以通过观察漆内铝粉或云母颗粒的均匀程度辅助判断。检查时,可以蹲下让眼睛与检查平面在一个平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小坑。打开车门推拉几个角度,让光线以不同的角度照射来检查钣金质量。
■底盘随意看VS仔细察
别以为只有二手车才需要详细观察它的方方面面,想提到一辆完美的新车,同样需要仔细检查。有人觉得奇怪,选新车不是就围着外观看一看,钻进车内开一开吗?底盘也要仔细检查,这并不是将它等同于二手车检验。
在检验二手车时,检查底盘可以看出原车使用情况,但新车观察底盘,可以看出它是否存在漏油现象。条件许可的话,可以让对方将车提升起来,也可以在停车的位置,观察车辆底部有没有机油点,检查底盘有没有油污。
■行驶里程查看油尺VS读里程表
面对新车,有的消费者也想看看原车是否已经跑过很多路,但有些新车跑了许多路,却不接上里程表,因此,通过里程表显示出来的仍为十几公里。里程表当然是越少越好,检查里程表有无记录数字,如果数值上显示“零公里”,可以理解为几乎没有跑过的新车。当然,“零公里”并不是指里程表上显示的数字绝对为“0”,一般认为,里程表在60公里以下的,都可以认为是“零公里”。因为汽车厂家在试车、进出库、装载时要消耗掉一定的里程。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经销商为了保证新车的“零公里”,采取断开液晶里程表电路或拔掉机械传动式里程表软轴的方法来“蒙”消费者。所以,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要查看轮胎的磨损和底盘的清洁程度,判断你要的车是否做过样车,还可以通过看脚踏板的清洁程度来验证。也可以通过观察热车机油和轮胎的磨损痕迹来判断是否“零公里”新车。
正确的做法,可以打开引擎盖,拉出机油尺观察机油颜色。看的时候要着车三分钟后再熄火,然后拉出油尺用纸巾擦拭,如果发现油呈现黑色,此车就要慎重考虑了。
■上路特殊路段VS一般路面
试车时应选择些特殊路段试车,经过这些路面,足以检查出原车隔音、发动机、变速箱的状况,以及减震、刹车表现。
操作时,加速要循序渐进,换挡在2000转左右,车速不宜高于120KM/h。驾驶过程中,观察怠速时坐在车里是否平稳;注意倾听发动机声音,感觉隔音基本情况,发动机运转声音是否有规律,加速响应是否快捷。特别注意当低速换挡加油时发动机的声音,也就是说当发动机比较吃力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噪音如果显得凌乱,那就建议另作他选了。
可专门找一个减速带,慢慢开上开下,感觉避震和隔音如何,同时注意听车里内饰是否有震动。如果有,说明门、窗、坐椅、仪表台或A、B、C柱饰板安装上可能存在问题。检查方向盘,可匀速行驶,尝试放开方向盘,看车是否跑偏。由于新车油门略显迟钝,这是正常现象,但之后会表现顺畅。
■特别提醒
随车物品并非陪衬
检查汽车与其铭牌是否相符:发动机号、车架号、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日期,这些都是标明一辆车“合法身份”的特征。
随车的资料袋中,有说明书和光盘。说明书一定要收好,这是维修保养的原始记录,对索赔期内的索赔用处很大。
检查好合格证,这是关系到新车入户的大事。须检查合格证的VIN码和发动机号和原车是否一致,钢印号是否整齐无修改痕迹,保存好机动车参数表、免费保养卡。新车发票是三张,应该是机动车专用发票:一是发票联,自己留着或单位报销用,在将来过户或转让时才需要它。逐一检查各个填写项目和合格证上的是否一致,有无发票专用章,如果本地要求有工商交易章的,应该还有工商交易章,本地无要求的可以不用;二是注册登记联,是上牌登记用的,上了牌照就没有了;三是报税联,购买购置附加税用的,以上三联切记放好。注意,购车发票必须加盖经销商公章,车辆合格证也必须加盖厂家车辆合格章,三包服务卡同样须加盖经销商售后部门公章。
至于其他随车工具,原车钥匙,包括钥匙编码条一个和塑料钥匙模一个,配钥匙用和应急使用。三角指示牌,在后备箱盖的背面,呈橘红色,也需要检查一下。备胎为了长期储存的需要,气压都高,不适宜长时间使用。随车工具还包括千斤顶、两用螺丝刀、小扳子、轮罩拆卸钩、换胎定位螺栓。
责任编辑: 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