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1-07 09:00 来源:慧聪网 作者:
有几年车龄的人可能都听过一句话:汽车要三分修、七分养。强调的是平时用心保养汽车对汽车保持良好性能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汽车养护产品消费就应运而生了。从发达国家看,养护产品作为汽车后市场业务的一种,发展已非常成熟。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对商家来说,引进养护产品的初衷是提升常规保养的附加值。但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推荐养护产品给消费者本是个无可厚非的事儿。但咱中国素有“干啥不像啥”的“优良”传统,因此,养护产品进到中国也毫不意外的“中国特色”了一把。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需要把养护产品进行一下分类。从添加方法和使用效果综合起来看,养护产品大致可分成两大流派,为便于理解,我们姑且称为“中医流派”和“西医流派”。奇怪的是,国外市场几乎清一色的“中医流派”,只有我们中国“西医流派”大行其道,为什么呢?
在成熟市场,养护产品是很司空见惯的东西,由于人力成本高,客户通常都采用“自助”的方式消费。因此,国外原装进口的产品一般都不需要额外地添加设备。而在中国,“自助”的风气还没有形成,人们非常习惯去4S店解决问题。在4S店里,为了表现出“收费的合理性”,往往需要让客户见识一下什么叫“大动干戈”。所以,4S店的养护产品添加普遍需要专业设备。
另外,成熟市场的客户对于养护产品的功效认识比较明确。因此,并不需要添加后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中国,客户添加养护产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因此,需要用后能立即感受到明显的效果。事实上,效能缓缓释放的产品往往是环保健康的高级货,而效果立竿见影的往往是污染环境、损害机体的低档货。
由于对功效的特别要求,很多低端产品充斥着市场,优质产品却由于各种原因打不开局面。另外,为了满足4S店“表演”的需要,一些在国外用“自助方式”包装的产品,进了中国后被人为地改成需要专业设备加注的包装方式。形式变了,东西却是一模一样。就这样,原来让消费者“吃药”的问题却开出了上“手术台”的处方,一番表演后,消费者多掏了一笔观看演出的费用。
养护产品这种表演行为是整个行业服务现状的一个缩影。很多车主买了车以后很无奈,去街边店修车担心质量不过关,但去了4S店,动辄几千块的报价让很多人不寒而栗。因此,即使有安全方面的担心,很多消费者在过了保固期后还是选择离开4S店。令人欣慰的是,那些表演过于到位,对消费者“开发过度”的4S店往往业务也不是很理想。真希望有一天,像养护产品这样的表演项目能够寿终正寝,全行业能重回诚信服务的康庄大道。
本土品牌别忙搞“副业”
近来,媒体对自主品牌企业“搞副业”,就是在造汽车的“正业”之外,进入其他与汽车业有关或无关业务的报道不断升温,并将其称为“不务正业”。比如奇瑞进入造船、重工机械、挖煤领域;江淮玩证券和银行理财;福田汽车(600166,股吧)将业务延伸到成品油销售、重型机械制造以及物联网、金融投资等。面对车企的“多栖发展”、“越界求利”的情况,有人担心他们会不会因此分散了精力,冲淡以致荒废了造车的主业。
有很多企业多元化经营并不成功,反而把老本行丢了,“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例子,俯仰皆拾,所以人们的担心和忧虑是有道理的;不过同时也应当看到其中不乏成功者。企业“多元化经营”,在国际上屡见不鲜,有的企业是在一个阶段,因看不清方向而采取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给自己一段选择的空间;有的企业是做到一定规模,觉得精力过剩,就想扩展领域;有的则是作为转型的准备,尤其不排除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主业进行调整。法国标致汽车最早的主打产品是磨制胡椒面的小玩意,而日本丰田起家则是做纺织机。所以企业主业转移,半路出家,日后成为一个产业的领军者也不是不可能。
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可以有多种选择,不断调整,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必一次定终生,非得与一个产业白头到老不可。
以此观之,中国汽车企业做一些别的尝试也无不可,如果能在别的领域做大做强,退出汽车行业也无可厚非。中国汽车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恰恰就是不能随便进,也不能随便出,入门门槛高,出门门槛更高,因而才会出现那么多所谓“零产量”企业,才有转卖生产许可证的怪现象出现。正因为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产业几乎没有竞争,才会出现车价高出国际市场几倍的怪现象。
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来说,进入其他行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汽车主业利润空间非常微薄,有自主品牌企业老总自嘲曰“汽车论斤卖”,“汽车卖出白菜价”。造车不赚钱,就不得不想点“怪招”,进入一些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领域,“以副养主”,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汽车企业搞的“副业”基本上都属实业范围,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比如福田卖油、奇瑞造船,这与那些把干事业的资本抽出来,搞投机投资好一百倍。
至于有人指正企业借造车之名,行圈地、圈钱之实,那属于政府监管的问题,本来对企业拿地就有明确规定,不能转移用途。另外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投资,增加GDP,故意放纵企业违规违法。
如果我们是真心要建设“汽车强国”,政府就应当给自主品牌企业提供能够安心发展主业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心无旁贷、一心一意搞汽车。(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许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