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新闻晨报冬天来了,很多车主一上车,就紧闭车窗、打开空调躲避凛冽寒风。殊不知,这样正好给了车内有害气体、细菌一个“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当这些有害物质在车内“健康成长”后,便成为一名潜伏在车主身边的“隐形杀手”,轻则损害车主健康,重则危及车主生命,而这绝非危言耸听。2004年4月,北京丰台区法院对另一起车内污染案———“
奥拓车苯超标引发死亡赔偿纠纷案”做出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为苯中毒所致证据不足,因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示。法院同时认为,国家现对车内空气质量未颁布标准,为此,法院向国家质监总局发出了司法建议书,建议尽早制定车厢内空气质量标准,使车辆所有人在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时有标准可依;同时,建议将汽车车厢内空气质量达标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强制性规定。国外一项研究测试
发现,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很高,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从而使得在这期间开车的驾驶员身体不适,甚至酿成车祸。另外,经专家调查证实,在车厢内还存在着大量的细菌以及胺、烟碱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致乘车人头晕、恶心、打喷嚏,甚至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导致男性不育等。特别是由于开空调的时候车窗紧闭、空气内循环开启,大约有65%的司机驾车时会出现头晕、困倦、咳嗽的现象,致使司机感到压抑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这样不仅会危害驾乘者健康,同样也会危及路人安全。相关标准有望明年出台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汽车内部空气环境的污染控制标准尚属空白,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督促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控制标准尽快出台。据了解,中国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车内空气污染控制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争议,原订今年年底前出台的计划很可能要推迟到明年。法律界人士认为,消费者处于被污染状态是一个长时间过程,如果健康和安全受到影响,即便目前法律上没有给出标准,消费者也可以参照相关室内质量标准检测,拿到超标的证据,向经销商或生产商提出赔偿。而汽车内部空气环境的污染控制标准一经出台,相信会给当今国内汽车制造业带来不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