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从公安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4682起,造成49528人死亡、21157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1亿元。而据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事故发生时段的研究,
发现驾驶员开车时下面3个“危险时段”值得警惕。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司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加上有的长途车司机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有的干脆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中午时饥肠辘辘、腹中空空,手脚疲软极易出现意外。而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因此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使注意力分散。所以,这段时间要避免疲劳开车。黄昏时分每天17时至19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1/4,因此尤须小心。黄昏时分光线由阴转暗,司机容易出现视觉障碍,会导致判断失误、措施不当;加上经过一天的旅途劳顿后,会出现眼干、喉燥、头晕目眩、耳鸣、出虚汗、打哈欠等一系列疲倦症状。此时如不停车休息,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午夜时分午夜1时至凌晨3时,万物处于“休眠状态”,使司机容易产生道路“空旷”的感觉,于是会超速驾驶,结果常见司机把车撞到路边的树上、建筑物上还浑然不觉,而且这段时间人的生理节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的状态。由于极度疲劳,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还容易诱发心脏骤停、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等,这些都潜伏着交通事故的危机。(新民晚报/惠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