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汽车赛事 > 走绿色环保路线 F1新赛季不做全球环保“公敌”

走绿色环保路线 F1新赛季不做全球环保“公敌”

大家车网 2011-08-24 00:00 来源:雅虎体育 作者:

本田车队推出“环保战车”

对F1赛车来说,燃油消耗量的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在赛车载油量相同的情况下比对手多跑一圈,或者能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比对手使用更少的燃油,这就意味着你的赛车比对手轻,你将拥有明显的优势。此外,F1赛车在特殊领域的发展,将对道路车辆的效率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影响。

随着2007年赛季的临近,F1各支车队除了更换车手和增强赛车的性能外,也开始在环保上“下工夫”。其中,英国车手巴顿和巴西车手巴里切罗这对“双巴”组合所效力的本田车队在今年2月26日正式推出车队新赛季的战车——RA107涂装。

据悉,新车RA107是本田车队支持国际汽联针对F1环保改革的第一项措施。他们利用赛车车身上的巨幅地球图案,将“绿色的大地、蓝色的海洋、地球的样貌”覆盖在车身,这样颠覆传统的涂装着实让人始料不及。而本田车队此举的目的就是提醒并呼吁车迷、车队赞助商、客户和公共机构倡导环保,并致力解决F1对环境污染造成损害的问题。

现担任本田车队高级技术总监的中本修平在介绍RA107的技术细节时表示:“RA107将保持着几个赛季以来的稳定走势,我们对赛车进行了全面测试后的结果令人满意。在赛季正式开始前,我们需要做很多赛道测试的工作,目前的测试结果让我们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们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中本修平表示,本田自去年2月就开始对RA107进行初步研发,他们不断地对车身的设计、空气动力学部件和各个部件的架构作改进。然而,RA107涂装惊艳全球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赛车的部件改装,而是赛车的车身完全颠覆了F1的传统,赛车以蓝绿两色为主色调,看上去颇像地球。

据悉,本田公司希望借此机会向F1车迷和赞助商发出保护地球环境、共建绿色家园的信号。作为本田车队的头号车手,英国人巴顿在RA107涂装揭幕后主动担起了宣传环保的责任,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你意识到环境问题有多重要,你就不得不对此加以关注。车队很早就有了赛车‘地球涂装’这个计划,这让我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我认为,任何有益于环保的小事都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汽联F1赛事的技术官员表示,环境问题可能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峻考验,F1大奖赛有能力在解决环境问题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据悉,国际汽联也开始针对F1技术服务采取了行动。例如,从2009年开始,能量回收系统就将应用在F1赛车上。

昨天是植树节,环保是其中一个主题,当环保意识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关注的时候,植树节当之无愧地成为老百姓参与环保的良机。然而,由于世界各地气候条件迥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植树节日期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一年之中,几乎每月都有植树节。

在老百姓以植树的方式提高环保意识的同时,各类竞技体育项目在不断提升比赛观赏性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抓”起了环保,其中包括以速度为卖点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尤其是在本田车队推出新款RA107涂装战车后,即将打响的F12007年赛季也史无前例地走上了“绿色和环保”的路线。

F1曾成为全球环保“公敌”

2006年是全球变暖最严重的一年,有欧盟官员认为,汽车行业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和普通的民用车相比,F1战车的耗油量接近普通车的10倍,这个惊人的数字让F1成为全球公认的环保“公敌”。

F1的赛道大多都建在郊区,其实也难怪,由于赛车在比赛过程中发出刺耳的噪音,即使是F1“发烧友”恐怕也难以忍受将比赛赛道建在居民区附近。因此,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F1赛道或在山间、或在旷野,如今甚至建到了沙漠上。和大部分体育赛事强调亲民不同,F1由于在环保方面的劣势,比赛地点也因此一定要建在距离老百姓生活区较远的地段。

然而,随着赛车运动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不断上升,F1逐渐成为一项极具观赏性的竞赛项目。大部分车迷沉浸在F1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和激烈竞争中时,对F1赛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了解甚少。由于难以忍受比赛对市民生活造成的危害,在2005年意大利蒙扎赛道比赛期间,蒙扎市的市民就因F1赛车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和赛车发出刺耳噪音,而将蒙扎赛道组委会告上法庭,差点造成随后的意大利大奖赛夭折。

据国际汽联的数据统计显示,由于F1赛车的引擎具有惊人的动力性能,其燃油消耗同样也非常惊人。普通民用车在城市路况下,行驶100公里约耗油9~11升,而F1赛车在同样距离的比赛中耗油量超过70升,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油老虎”。因此,当2004年F1落户中国上海的时候,就有不少环保人士曾表示异议。在全世界提倡节能环保的今天,继续推广这种高油耗、高噪声的赛车运动,似乎有悖时代潮流。

为了保证F1赛事的推广和发展,国际汽联于2006年12月9日公布了未来5年F1赛车技术规则的框架。规则的改革重点在于强调赛车能源的重复利用以及F1的环保改革,以推动赛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淘汰一些不利于环保的技术。此前F1由于燃料等问题一直备受压力,国际汽联承诺将在这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首当其冲的是F1赛车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将在2007年和2008年赛季率先生效的包括对车体小翼、排气管等部件的改动。至于新的翼片设计可能会推迟至2009年公布。从2011年开始,F1引擎将使用生物燃料,并且引擎的寿命将从两站比赛延长至4站比赛。

其实,早在国际汽联公布这一技术改革框架之前,英美车队的技术官员就曾表示:“F1赛车在未来应当朝着高效率、对环境低污染的混合动力车型发展。现在F1赛车的设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动力,能量的效率已经成为了更重要的目标。

本田车队被疑刻意“包装”

在F1赛车打响“环保”口号的同时,却有不少环保人士认为F1的环保宣传纯属虚伪的市场营销手段,因为F1赛车在环保方面做得很差劲。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洲运输环境联盟甚至公开质疑本田车队刻意“包装”赛车的做法。欧洲运输环境联盟发言人阿特·皮特斯很不客气地评价:“我们无法肯定,将F1赛车涂成绿色就能改变这个地球,相反这听起来就像给赛车的绿色涂装强加了一顶帽子。根据我们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表明,本田的民用车就没有达到欧盟针对汽车废气排放制定的标准。”至于将参加新赛季F1的本田RA107战车,赛车每公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甚至比普通的本田民用车多8倍。不少环保人士认为,这样的赛车竟然还高举“环保”的口号,令人匪夷所思。此前,欧盟已经确定了新的目标,即到2012年将汽车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从目前的163克/公里降低到130克/公里。尽管该目标的对象是民用车,但随着环保意识在汽车行业内逐渐引起重视,F1这项“烧钱、耗油”的运动的发展也将受阻。

虽然本田车队1号车手巴顿来自英国,但家乡媒体却对本田车队以环保为口号推出的新款涂装赛车不屑一顾。英国媒体认为:“F1是一项大规模的汽车运动,参与这项运动的人在不断地烧钱,而且越烧越厉害。如果他们真想为环保作出贡献的话,他们可以把所有的赛车都锁进车库里,丢了车库的钥匙,然后把巨额资金花在环保研究上。这样,F1那些天才工程师们就不必整天想着如何提高车辆的速度了,他们可以投身于如何降低汽车的二氧化碳排量上,我们也不用再观赏那些财大气粗的汽车厂商献出的假仁假义的公关盛宴了。但随着F1运动在全球范围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想办法改革赛车的燃油率比较实际一些。”

对于“地球涂装”这款新车推出后招来的各方置疑,本田车队的官员表示,车队绝对是“真心诚意”宣传环保的。当“地球涂装”在F1赛道上飞驰的时候,就能有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还能鼓励全世界车迷团结起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个挑战。据本田车队的调查显示,有94%的车迷认为将本田RA107的车身涂装成地球颜色是个好主意。

瑞士始终对F1不“来电”

就在F1大奖赛逐渐风魔全球的时候,在各大城市争先恐后地争取F1大奖赛的承办权的时候,瑞士人却始终坚持对F1说“不”。

瑞士的最高行政机构联邦委员会认为,举办F1大奖赛不会为瑞士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反而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而且此举与政府一直宣扬的加强道路安全、减少因超速造成车祸和人员伤亡的目标不相符。另外,高速的赛车可能导致的事故也会对观众有一定的危险性,比赛时的超强噪音对居住在赛道附近的居民也会造成影响。

据悉,曾有瑞士议员提出,举办F1大奖赛将为瑞士创造1500个就业机会,带来7000万瑞士法郎的收入,而瑞士针对F1赛事的禁令从F1赛事的发展形式来看已经陈旧和过时。现在,F1大奖赛采取的尖端科技保证了比赛的安全性,同时瑞士已经有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令,举办大奖赛不会对瑞士的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早在1955年,瑞士就实施了禁止举办F1大奖赛的禁令,是否取消禁令的问题一直是瑞典政府等相关部门争论的一个焦点。2004年9月,瑞士议会国民院曾以88票赞成、75票反对通过了取消禁令的建议,但却遭到了瑞士联邦委员会的反对。因此,瑞典至今仍然是欧洲国家中唯一坚持对F1说“不”的国家。

“环保”越来越多地和体育联系在一起,这充分显示了环保在体育范围的重要性。除了F1外,包括足球、网球和环法自行车赛等在国际上具有很广泛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都将环保意识结合到比赛中去,而各类体育明星频频出现在和环保有关的公益活动中。此外,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环保已经成为继场馆建设、交通和财政问题后,世界各大城市申办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的重要筹码。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比利时人罗格和他领导下的国际奥委会因为提倡体育和环保的结合,还获得了由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2007年“地球卫士奖”。 (陈伟胜 雷 煜 黄越滔)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