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用车 >用品 > 轮胎 > 警惕舆论高压让锦湖轮胎事件变味儿

警惕舆论高压让锦湖轮胎事件变味儿

大家车网 2011-03-24 07:05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锦湖轮胎事件近期持续发酵,3月21日晚锦湖中国区负责人在央视一档栏目上亮相并公开道歉,第二天广大媒体口诛笔伐,大有痛打落水狗之势。至此,事件似乎终结,“罪魁祸首”也似乎出来“自首”了。然而,冷静想想,通过口诛笔伐,消费者得到了什么,消费者可以认定如此的轮胎生产方式违规吗?消费者可以认定自己轮胎出现的鼓包等问题的责任在于轮胎厂商吗?

没有,事实上我们迷糊了,我们忘记从锦湖事件的报道里我们到底想知道什么。这恰恰是最值得警惕的地方——这种不假思索、不做调查的口诛笔伐极可能导致广大老百姓产生误解:只有锦湖轮胎这么做。甚至还会认为,轮胎出现的问题,全部的原因都在于厂商在生产环节违规或偷工减料。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忽略使用过程中的合理及安全问题。

这种“忽略”对于消费者可能是极其危险的。首先,轮胎生产过程中是不是只有锦湖轮胎加入的返炼胶比例过高,这可能是行业潜规则,也可能是锦湖的单一行为;其次,不论轮胎的质量如何,只要使用不当,都可能导致鼓包等问题。如果忽略这两个关键问题,锦湖事件的报道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可悲的。

且不论锦湖的道歉是被逼还是自愿,舆论对它的高压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事件本身。在这个事件上,锦湖的生产方式到底是不是科学是一个关键,对于这个关键,央视和锦湖各执一词,目前也没有权威专家或权威部门对此下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对锦湖的定性不能听凭某一家媒体的论调来决定。即使道歉,仔细看道歉内容,对于媒体对其的定性,锦湖也没有肯定。也就是说,道歉归道歉,但是否真的违规另说。

按照目前的情况,媒体无从判断锦湖的生产方式是否科学,以及消费者轮胎出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情况下,作为媒体,更大的职能应该是答疑解惑,让公众享有真正的知情权,这需要的不是舆论高压,而是科学调查。

事实上,在使用不当情况下,任何品牌轮胎都可能出现后天性安全隐患。对于广大专职或非专职司机来说,了解一些轮胎基本常识刻不容缓。

关键词:轮胎 事件 舆论 警惕 高压

责任编辑: 张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