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8-06-18 22:06 来源:太平洋汽车网 作者:
日前,据巴西媒体报道称,根据巴西轮胎工业协会今年1月提交的申请,5月16日,巴西发展工业外贸部调查机构对原产于中国的轮毂直径为20英寸、22英寸和22.5英寸的大客车和卡车用子午线轮胎,启动为期180天的反倾销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对中国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反倾销调查期限为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目前,该反倾销调查正在进行中。
据了解,此次调查所涉及的3个型号的子午线轮胎,在大客车和卡车的生产中用量最大。巴西方面表示,其不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以阿根廷作为替代国,指称涉案产品倾销幅度为82%。据巴西方面统计,中国此次涉案企业43家,涉案产品82.8万条,涉案金额6977.8万美元。据了解,本案初裁将于11月中旬做出。
反倾销新趋向
轮胎业又遭棒喝,业内反应平静。资料显示,自2001年起,就有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和印度、美国等多个国家对原产地是我国的轮胎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趋向是,国外对我国轮胎反倾销调查的涉案产品,已从斜交胎、自行车胎和摩托车胎等低附加值产品,逐步转向载重子午线轮胎、工程胎等高附加值产品。
据了解,此次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子午线轮胎目前已成为世界轮胎市场的主流产品,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轿车轮胎的子午化率已达100%,载重轮胎的子午化率也已达到90%,工程轮胎的子午化率约达70%。未来的轮胎产业中,子午线轮轮胎将逐步取代斜交胎成为产业主导,这将是我国轮胎行业的发展趋势。据悉,目前我国已有50%左右的子午线轮胎用于出口,预计到2010年,中国轮胎的子午化率将达到85%,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
在产业开始升级的同时,我国的轮胎产量也连创新高:2007年全年,我国轮胎产量为5.5649亿条,同比增长23%;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5月,我国轮胎产量总计为2.2890亿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
增幅如此迅猛,国内市场消耗又有限;在国外市场,中国轮胎的成本优势又是“一夫当关”,自然引得国外同行紧张不已。有数字分析称,2007年,我国轮胎产量的45%都用于出口。据巴西发展工业外贸部初步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中国轮胎在巴西市场的占有率已由0.2%上升至6.2%。
缘何屡蹈覆辙
目前,中国轮胎行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频率最高、次数最多的行业之一,据测算,我国出口的乘用胎价格比国际价格低26%,轻卡胎低21%,载重胎低38%。
业内人士分析称,我国轮胎出口产品频遇反倾销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轮胎业产业结构不均衡,厂家多,但成一定规模的少;产量较高,但高技术含量的少。有分析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仅为40万-50万条/年,生产能力在100万条/年的大企业仅有15家,超过300万条/年的有3家,而美国46家生产企业的平均生产能力为440万条/年,我国60家定点轮胎企业的产量还不足国外一家大公司的产量。规模上不去,难以形成集团效应,企业各自为政,“小打小闹”,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难免不受影响,由此带来产品同质化严重。
同质化严重,在国际市场的唯一杀手锏只有价格,国内部分轮胎出口企业在互相竞争时恶意压低价格,以打压竞争对手获取订单,有的甚至低于成本销售,只靠出口退税来维持赢利,在国际市场不但没有树立品牌,反而增加了负面印象。这种饮鸩止渴的低价竞争策略不但极易引来反倾销调查的风险,对于单个企业来讲,虽然谋得一时微利,但放眼长远,不论对于企业自身,还是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将带来无限隐忧。
此外,巴西、南非等地对中国轮胎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是为了保护本国相对弱势的相关产业,而美国、欧洲等则设置了重重技术壁垒,对我国轮胎产业的全球化道路更是不小的考验与挑战。据了解,目前有全球共有28个国家发布了51个关于轮胎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2007年6月1日,美国实施了新的轮胎测试标准?FMVSS139 ,出口美国市场的轮胎面临更高的准入门槛。同时,欧盟也于6月全面实施《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规定称,如果出口产品达不到欧盟所规定的清洁环保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产品将不能获准进入欧盟市场。
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的知识产权、技术等壁垒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保护,双管之下,我国轮胎出口压力渐大。更何况,在我国轮胎行业海外屡屡遭遇反倾销之际,国内的轮胎出口退税率自去年7月1日起已由13%调整至5%,出口成本提高,再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压力,赢利空间压缩,轮胎业的出口局面亟待扭转。
跨国公司内外夹击
我国的轮胎出口在国际市场的贸易摩擦风险加大,处境尴尬,但反观国内市场,跨国公司的发展却是一派风生水起。虽然由于全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欧美汽车市场增势难再,给跨国轮胎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在中国,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却是“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日益成为跨国轮胎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极。
米其林公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称,该公司收入减少了1.1亿欧元,下跌至40.9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跌了2.6%。与此同时,固特异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下滑,普利斯通也承认,“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但在中国,这些通过并购、合资、独资等途径实现本地化生产的跨国轮胎企业依然牢牢占据着行业高端市场。尤其在轿车领域,跨国公司更是占有绝对优势。米其林高层曾表示,中国是他们在全球“数一数二的战略区域”,该公司2007年财务报表也显示,2007年,米其林在中国的收入增长了20%;而随着今年德国大陆公司的国内项目——大陆马牌轮胎(合肥)有限公司年产425万条乘用车子午胎项目的启动,国际十大轮胎企业已全部在中国安营扎寨。保守估计,该项目投产后,跨国轮胎公司的产量将占到国内轮胎产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的汽车工业要发展,要实现国际化,零部件产业是其重要的支撑。在外资日渐渗透到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中资力量亟待“质变”,向上突破的产业背景中,反倾销是我们必须承受的阵痛,但阵痛毕竟孕育着蜕变,反倾销终止之时,当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真正强大之日。
责任编辑: 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