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用车 >用品 > GPS > 耗资1000多万 警惕公车GPS进"技术陷阱"

耗资1000多万 警惕公车GPS进"技术陷阱"

大家车网 2011-05-30 09:00 来源: 网易 作者:

    广州1万辆公务车将在8月底前全部安装GPS,所需费用为1658.89万,平均每辆车约1659元。广州市纪委副书记严翠芳表示,这笔费用不用从财政另外支出,而是从各级部门用车费用中划拨出来。该GPS系统可以详细记录公车行驶的轨道路线,一旦发现有私用现象,就能立即让车停火。

    这些年,公车治理是一大难题,相关改革长期迟滞不前,不断挑战着民意忍耐底线,也催生出种种临时性治理方案。在这样一个高科技时代,技术无所不能,也让很多过去很头疼的问题找到了解决之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公车全装GPS”可谓是应运而生。但是,它真的能成为公车治理的一剂良药吗?

    从技术上看,安装GPS的确有助于查证公车是不是在“干私活”,对公车使用者来说,这将会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对技术的过度迷信,也很容易掉进“陷阱误区”,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极大耗费,最终无法成为治本之道。

    尽管广州官方表示,全装GPS的巨额费用,不用从财政另外支出,而是从各级部门用车费用中划拨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费用就不是来自于公共财政,就不是纳税人的钱。况且,就算“财政不用另外出钱”,本身也并不能标注政府公共管理的正当性。要知道,政府部门预算的财政,每一笔都应该用在刀刃上,来为民生利益服务。现在临时性从原来费用上扣出如此巨大资金,这岂不恰恰也说明,相关预算有一定随意性,甚至在制度层面已经为很多不合理的“公车消费”埋单了呢?

    事实上,GPS监管公车的费用,也绝不仅仅体现在安装费上。为了配合这种技术管理,政府部门还必须建立起相关配套体系与管理系统,比如,广州市纪委与广州信息办进行了合作,合建一个类似广州市交通指挥中心这样的监控体系,各单位、各部门也都要建这样的系统,实行分层管理。不难想象,这些都势必增加公共财政成本,最终还是要纳税人掏腰包。

    当然,如果这一切的成本支付,最终能够完成公车治理的彻底转身,遏制住公车私用的命脉,也还情有可原。问题是,技术的东西,说到底,还是工具与手段。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显然不能完全寄望于技术管理,更多的还在于通过正义程序,来实现对权力的约束。举一个最简单例子,就是反腐败问题。一个早就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反腐败不缺技术与能力,更多是缺决心。同样,在公车治理的问题上,也从来不是因为缺少发现公车私用的技术,而是缺乏对公车私用的权力进行有效约束。

    不妨再说得具象点,就算公车全装GPS了,但对相关系统的监管,还是掌握在权力手中呀。GPS能够记录公车私用的路线,但如果权力不受约束,他们只要伸出手轻轻一点,恐怕就会彻底抹去那些记录了。事实上,这些年,行政单方主导的公车改革陷于“双手互搏”的困境早已显而易见,现在,公车全装GPS也显然治标不治本,轻易就会掉进“技术陷阱”,最后是花了纳粹人的钱,给公车多搞了个时髦玩意儿。

    公车治理本身涉及到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它是民意与权力的利益博弈,最终落点,必须指归于公车为公共利益服务。长期以来,公车改革长期围绕“平衡、折中、余地”进行打转,也都是因为利益之手的搅动。现在,简单地把公车治理寄望于技术手段上,寄望安装GPS来成为打开治理困难的钥匙,效果实在难以令人期待。说到底,公车改革要想实现公平与公正,还是要看民意能不能真正催生应有的制度秩序,来让相关权力真正在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从而斩断他们伸向公共利益之手。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