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7-09-05 21:26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中国经营报
“希望奇瑞能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8月22日,在奇瑞第100万辆车下线仪式现场,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发来贺电。这是在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把汽车行业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之后的政府表态。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以及安徽省的重要领导也纷纷到场祝贺。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下线仪式,在各方渲染下,俨然成了一个将奇瑞打造成自主品牌旗帜性企业的启动仪式。
做大奇瑞8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记者、数百名经销商代表以及其他相关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奇瑞,千余人的庞大团队把下线仪式所在地——奇瑞第三轿车总装厂挤得“热气腾腾”。
在主持人宣读完曾培炎副总理的贺电之后,在场车界人士一致认为:“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政府对奇瑞的支持非同一般,政府希望奇瑞做大。”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由于汽车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增长,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市场预期仍然较高,不断投资扩大产能,导致产能增长超过市场需求增长,影响了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奇瑞却被肯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足见其地位。”
一位接近奇瑞的知情人士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奇瑞刚开始生产汽车时,由于当时发改委对企业生产车型进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管理比较严格,奇瑞所生产的车型由于迟迟不能进入《公告》而无法在全国进行销售。后来由安徽芜湖市政府出面协调,让全市2000多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奇瑞车型,奇瑞因此获得了两亿元左右的收入,而此举救活了一个奇瑞。”
此后,在奇瑞发展壮大的路上,政策支持也一直如影随形。
从2003年开始,安徽省财政开始无偿提供奇瑞汽车研发资金5.6亿元,每年7000万元,分8年用完。国家科技部还于2004年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了奇瑞的高科技研发项目。国家开发银行承诺:在“十一五”期间,为奇瑞总投资143亿元的年产15万台发动机换型改造等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先期贷款24亿元,用于支持年产20万台CVT无级变速箱等项目的试验、试制和研发建设。此后,在安徽省以及芜湖市的积极争取下,2005年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奇瑞汽车产业化和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纳入专项支持。“一系列的资金支持,为奇瑞解决了开发生产车型所需资金不足的尴尬。”奇瑞一位内部人士如是说。
除了真金白银的投入外,政策倾斜也相当明显。
2006年8月,国家召开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授牌大会,芜湖等8个城市成为我国首批出口基地,奇瑞汽车也成为首批授牌的44家整车出口基地企业之一。“成为出口基地企业,意味着奇瑞出口的汽车在税收上将会获得优惠,这将增加奇瑞汽车在海外的价格竞争力。”上述奇瑞内部人士表示。
而早在2005年10月,奇瑞便成为了第一家进入政府采购名单的自主品牌企业。“采购合同涵盖了奇瑞所有车型,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加大了宣传和推广自主品牌的力度。”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主任尚小汀说。
尹同耀总结说,从零开始到100万辆,是奇瑞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立足国内,形成较完整的研发体系和制造能力,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而目前,奇瑞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即坚持开放创新,打造自主国际名牌,新阶段的任务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竞争力。
的确,近三个月以来,奇瑞在国际合作方面打出了一路组合拳。先是6月份,奇瑞与美国量子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投资比例为55∶45,规划年产15万辆汽车;紧接着7月,奇瑞又与克莱斯勒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先期将把奇瑞生产的车贴上克莱斯勒出口,然后还将共同研发新车型出口北美和欧洲;8月,奇瑞又与菲亚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按50∶50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奇瑞和菲亚特品牌的轿车。
“这一连串儿动作显然也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说,“从2005年就开始启动的长城汽车轿车项目,至今还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生产资格批复,而奇瑞能在短短三个月时间拿下三个整车合资合作项目,可见国家对奇瑞的扶持程度。”
目前,奇瑞的总产能为60万辆,根据奇瑞的规划,到2010年,奇瑞汽车要形成年产轿车100万辆、发动机100万台、变速箱80万台的产能目标,然后进一步达到200万辆年产量的目标。“这样一个产能规划是其他很多自主品牌企业不敢企及的,奇瑞握有官方‘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尚方宝剑,充分说明奇瑞已经是‘大汽车’战略的一分子。”贾新光如是认为。(
责任编辑: 杨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