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2-02 08:45 来源:新华报业网曹旭超 作者:
昨日起,南京市开始试行停车收费新规,新街口等核心区停车格局与交通状况有望随之改变。
泊车新街口成为一种“奢侈”
昨日,南京市新街口新华大厦附近路边停车场更新收费表。10点不到,几十个车位都已停满。收费员蒋义全说,这个停车场实行包月收费,目前依然是600元,一些老顾客仍然收15元1天,“以后会不会动现在还不知道。”
临时停车的收费已应声而变。据南京市物价局收费处毛科长介绍,按照新的收费规定,今后车主停车的计时周期将由半小时缩短为15分钟,免费停车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停车区域的划分由原来的四级变为三级,其中一级区域包括新街口区域、夫子庙区域和山西路区域等。在一二级区域停车,时间越短越划算,越长自然越贵。拿一级区域来说,小型车原来停车半小时要2.5元,如果停车1小时,收费5元;现在停车1小时,首个15分钟免费,第二个15分钟起每15分钟1.5元,这样停车一小时比原来便宜了5毛。但如果超过两小时,收费格局就大不一样:如果停车6小时,按老标准要收费30元,而新标准则要收34.5元,假如白天在新街口地区停车12小时,要收费139.5元,不可谓不“奢侈”。
相对于一级区域,二级区域的收费标准和过去差别不大,而三级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更是有所降低。如维景国际大酒店停车场,过去是每半小时2.5元,今后是白天每15分钟0.5元,夜间每半小时0.5元。
有司机忍不住算账,如果在新街口地区停车12小时,那还不如违停,贴单处罚不过50元。南京市公安交管局秩序科科长毕衍蒙说,罚款只是处罚违停的手段之一,还有清拖和电子监控曝光,“如果被清拖,车主付出的时间成本就大了。”他透露,交管部门已开始酝酿提高违停处罚的方案,但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且需人大批准。
新办法旨在治理“核心区梗阻”
有关人士强调,此次停车费收费标准调整有五大原则,包括:道路高于非道路、停车收费中心区域高于非中心区域、白天高于夜间、长时间高于短时间、大型车高于小型车,“目的是引导车辆向中心区域外、道路外分离,减少道路拥堵。”
据介绍,南京市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8万辆,包括48万辆摩托车,但即便算上公共停车场和占道停车场,全市停车泊位也只有17万个,核心区域停车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如不加调控,这些区域就可能变身停车场。南京市城管局行政执法总队靳楠总队长及南京市物价局新闻发言人都强调,实施差别化收费政策,意在减少道路停车、缓解市中心区域交通压力。事实上,北京、成都等地也正是通过此举有效缓解了中心区停车难问题。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杨涛参加了南京停车收费政策方案论证。他认为,南京中心城区开发密度高,又涉及老城保护问题,在停车资源高度短缺的情况下,必须采用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多重杠杆来调节小汽车消费需求。用经济杠杆治理核心区拥堵,也是国外城市的普遍做法。但也有网友表示,国外停车收费固然高,但其收入高、油价低,“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拥堵也要考虑国情,如果收费高,又没治理好拥堵,难免有掠夺有车一族利益的嫌疑。”
治理核心区拥堵并非一“差”就灵
南京市此番动作会不会带动其他城市的停车收费调整?省物价局有关人士表示,停车费属地方定价,其他地级市提不提停车费,由他们自行掌握,并无全省统一时间表,“差别化收费也要看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价格杠杆不是全部,治理核心区拥堵也不是实行差别化收费就能一‘差’就灵。”
杨涛等专家也认为,价格杠杆通常是调节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能否有效取决于消费行为的弹性如何。拿停车来说,大部分车主都具有消费弹性,因为可选择其他交通工具,或将车停到非核心区域。但也有一些车主,价格再高也得停,这就需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比如,核心区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泊车位欠账太多,车主无奈之下纷纷把车停到城市道路。南京市城管局停车管理中心主任刘国强表示,治理核心区梗阻,南京将实施综合治理,今后将采取不欠新账、逐步还老账的办法,通过新建停车场、做好新建建筑的停车场配建等工作增加停车泊位,让车主有地可停,避免单纯采用经济杠杆让车主不敢停、不敢开。
“解决核心区梗阻问题,根本对策还在于让车主乐意不开车、选择公共交通。现在车辆保有量太大,每辆车在核心区停15分钟就将拥堵不堪。”东大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省城市规划学会综合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过秀成教授认为,只有建立多模式协同的交通体系,才能改善和改变城市中心拥堵的交通状态,目前南京地面公交加地铁的出行率仅为24%,按照规划,2014年公共交通出行率要达到50%,任务还很重。
责任编辑: 许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