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中山大道BRT开通半月 沿线行驶车辆都变快

中山大道BRT开通半月 沿线行驶车辆都变快

大家车网 2010-03-05 07:11 来源:易车网 作者:叶平生、舒涓

○ 广州中山大道BRT公交系统在开通运营过程中,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心和支持,目前正日趋完善。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虎年大年初五乘坐BRT公交后,肯定了BRT运营组织情况,同时指出要加强BRT的科学调度。

○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则在2月10日BRT开通试运营首日,前往中山大道体验乘坐BRT公交。他对BRT司机和站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试运行的总体情况表示满意,并指示要做好应对节后客流高峰的准备。

○ 市长张广宁在BRT初验合格,准备投产时,到BRT沿线检查建设和运营组织情况,指示各部门要各负其责,精心组织好BRT。“要市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日发送乘客最高突破71万人次;通道内车辆运营平均时速超过23公里,比BRT开通前中山大道沿线公交车速度提高84%,并带动社会车辆通行速度提高28%;市民搭乘BRT公交出行不仅更省时快捷,而且更加实惠许多,平均每天它可以减少市民车费支出148万元……正式开通运营半个月来,中山大道BRT不断改进完善,向广州市民交上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惠民工程 BRT公交给市民带来4大利好

中山大道BRT与去年底开通的地铁五号线一起,构成广州中心城区东西向交通发展的“龙骨”。有了BRT,东部居民进出中心城区不仅更省时、省钱,还可以更便捷地前往全市约1/7的公交站点。对于不坐BRT的自驾车一族乃至其他普通市民而言,BRT的开行也直接带动了他们开车速度的提高,以及整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由此,BRT公交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给市民带来4方面的重要利好。

BRT利好之一:中山大道沿线市民搭车开车都更省时

快捷是BRT带给中山大道沿线居民的第一项利好。BRT公交开通运营以后,中山大道BRT通道内的公交车运营速度为23公里/小时,与BRT开通前中山大道沿线常规公交12.5公里/小时的运营速度相比,提速84%,快了近一倍。同时,它还通过设立BRT专用道、兴建23座人行天桥、增加3.9万米护栏,减少公交车与私家车、行人与机动车的交织程度,提高了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率。据统计,BRT开通后,中山大道沿线社会车辆平均运营速度也从原来的13.9公里/小时提高到17.8公里/小时,提速28%。市民无论是搭车还是开车进出中心城区都更加省时!

BRT利好之二:广州东部地区市民搭车进城更省钱

市民搭乘BRT公交享受票价“折上折”的3重优惠待遇。按目前的通道客流量计算,BRT公交平均每天为搭车市民节省车费148万元!

日送客量最高71万 市民每天悭钱148万

在BRT开通前,广州东部地区共有17条公交线路票价超过3元以上,其中最贵的一条票价7元。BRT开通后,它们的票价一律下降为2元。按这17条公交线路去年2月份的日均客流量24.69万人次计算,仅此一项,BRT每天就为东部地区市民节省出行费用56.26万元。在此基础上,BRT开通后,还对乘客实行BRT站台内同方向免费换乘的优惠待遇,同时新月票方案“每月搭车15次之后实行票价6折”的政策对BRT公交线路依旧适用。根据交通部门的客流统计,上述两项措施分别可以为搭乘BRT的市民每天节省出行费用60万元和32万元(按今年2月份BRT线路优惠金额数字计算)。

BRT利好之三:线网通达750对公交站2元车费即可到

BRT开通后,通过站台内同一方向免费换乘,全市31条BRT公交线路已覆盖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越秀区、萝岗区、荔湾区、海珠区和大学城750对公交站点,约占中心城区公交站点的15.6%(1/7以上)。市民只要花2元车费就可以顺利通达。BRT公交也由此成为全市公交换乘枢纽通道,深受市民欢迎。

BRT利好之四:公交提速更环保改善空气惠及全市民众

据市交委介绍,BRT运营速度的提高,使得它的每百公里气耗比普通公交降低了5%。以3月2日BRT公交车最高运营里程22.38万公里计算,BRT日减少气耗达7273升,相当于目前全市公交车日均用气总量94.3万升的1/130。换言之,BRT公交开行一年,就可节省3天全市公交的用气量,从而对改善广州空气环境质量作出贡献。由此,市民可以从BRT公交系统的开行中获得一份环保层面的收益。

见招拆招:6大措施破解BRT公交运营难题

自2月10日开通试运营以来,针对BRT运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市交委、建委会同交警部门见招拆招,采取增加入闸通道、动态借道行车等6大项措施,逐一破解包括乘客进站难、上车难和个别站台车辆排长龙等在内的多个运营难题,使BRT系统运营不断完善。

难题一:高峰期客流刷卡进站排长龙

拆招:闸机改向临时增开25个进站通道

2月20日BRT正式开通运营后,有市民反映,早晚高峰时段在部分客流量较大的BRT站点有时会出现刷卡进站要排队现象,入闸通道不是很顺畅。接到本报记者反映后,市交通部门当天下午就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勘查,研究解决方案,并于当晚在体育中心、岗顶、上社、棠下村、棠东、东圃镇站将部分出闸口改为进闸口,增加了25个羊城通临时刷卡机进站闸口。使得BRT进站通道通行能力明显增强,乘客不需再排长队等候进站。

难题二:高峰期客流候车时间长

拆招:开通灵活线路及时疏运候车乘客

2月22日,BRT公交迎来春节开年上班首个星期一,上班族和学生族形成的客流潮汐现象凸显。针对这一现象,市交通部门分析研究后,采用大站快线、直达快线和短线切入的灵活线路方式,提高运能与运力的匹配性,目前高峰期灵活线路与常规线路的比例已从开始时的1∶9增加到4∶6,B5等个别线路已增加到6∶4,大大提高了客流高峰期的疏运能力,基本解决了乘客高峰期上车难、等车时间长的问题。

难题三:晚高峰岗顶站20分钟客流猛升

拆招:借位备车迅速开短线储备运力救急

在增加灵活线路后,在晚高峰期间,岗顶站西往东方向每天都会有一段持续约20分钟左右的客流猛增期,每分钟入站客流高达70人,乘客上车拥挤的现象时有发生。交通部门分析后发现,这主要是因为运能最大的短线空车停靠在BRT站周边储备,到达站台的行驶时间受到社会车道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从而无法及时响应调度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利用晚高峰潮汐现象,借用体育中心、岗顶站东向西行车流客流少的个别站台停车位,借道停放储备客流较集中的B1、B2、B5等BRT线路车辆,并规范调度程序,当岗顶站每分钟入站客流达到60人时,马上调站内借位储备的短线空车入站救急,从而大大缩短了短线空车响应调度的时间,使高峰期中的高峰运能到位与运量骤增在时间上匹配,基本解决了岗顶站客流量20分钟最高峰期间上车拥挤的问题。

难题四:高峰期棠下站BRT车多通行慢

拆招:每天动态借道1小时成功破解难题

市交通部门通过监控发现棠下站早高峰东向西客流和车流量大,通行速度为全天最低17公里/小时。为解决这一问题,市交通部门利用棠下站潮汐明显的特点,安排计划不停靠棠下村站东往西行的大站快车及直达快车线路BRT公交车,在早高峰时段借用新开辟的第3车道(原西往东的超车道)东往西通行。这一措施的采用使早高峰期棠下村站BRT公交车运营速度从17公里/ 小时增加到22公里/ 小时,提高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在棠下站高峰借道成功的基础上,从3月2日开始,交通部门又把这项BRT借道行车试验进一步扩大到学院站站台内,其试验借道的时间也从3月3日开始,由原先的每天1小时延长至70分钟,从早上7时45分持续到8时55分。

难题五:棠下东圃站早高峰期候车人太多

拆招:始发分流增开快线为站台减压

由于棠下村和东圃地区早高峰期客流高度集中,部分线路的部分班次在该地区始发已经满载,部分乘客在BRT站台内候车时间较长。为解决这个问题,市交通部门在周一至周五实施始发分流措施,组织开行棠下小区始发的B14直达快线和B21大站快线,开行了东圃(黄村西路)总站始发的B23快线进入BRT通道,有效减轻了站台内的客流压力。

难题六:高峰期个别站车辆进站排长龙

拆招:优化红绿灯控制均衡进出站车辆

针对高峰期BRT车辆进出个别站台有时会形成车龙现象,市交通部门分析原因,发现主要是由于BRT站台可停站车辆能力与路口绿灯可通过BRT车辆数不匹配。每个BRT车站可停站车辆的数量在12台左右,如果BRT车辆在入站前一个路口的红灯时间过长,一次通过20台车辆以上,则会造成进站需停靠车辆数大于站内可停可靠车辆数,形成BRT车龙,降低全线运行能力。市交委加强与交警支队协调,优化了科韵路路口、体育东路口、汇彩路路口等交叉路口交通组织和信号配时,使每个红绿灯通过BRT车辆数在12台左右,与BRT站台可停站车辆的卡位数相匹配,从而基本解决了高峰期BRT车龙现象。

面临挑战:BRT仍有4大问题亟待解决

市交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月20日正式开通运营以来,中山大道BRT公交系统整体运行顺利。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BRT沿线东部路段过街路口过多,车辆需多次等候通行信号,影响车辆通行速度,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增加人行天桥解决沿线居民过街问题,提高BRT车辆运行效率;黄埔东路部分路段正在施工围蔽,形成交通瓶颈影响了BRT公交提速;包括科韵路口、天府路口、体育东路口等在内,中山大道BRT沿线路口的交通信号仍需进一步完善,实现信号与BRT运行更优匹配;此外,BRT石牌桥站隧道目前仍未开通,影响乘客便捷进入站台乘车等等。

市交委表示,他们将与BRT公交的建设营运管理等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就上述问题尽快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交通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优化站内乘客组织,引导市民文明上、下车,为BRT沿线市民出行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创纪录:用最低成本建成全球最繁忙BRT

市交委数据显示,2月20日正式运营以来,BRT通道内客流量日均超过50万人次,进入3月份之后更是连续多天日送客量超过71万,单向每小时乘客量可超过2.2万人次,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运力最大的灵活式运营BRT系统,是国内其他城市BRT系统客流4倍以上。

据悉,广州中山大道BRT线路全长22.9公里,投资7.24亿元,平均造价为3157万元/公里。北京的中轴线快速公交,以及厦门和常州的BRT公交系统每公里造价分别为3900万元、4500万元和4110万元。而波哥大的快速公交系统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平均造价也高达7000万元/公里和9000万元/公里。可以说,广州用全国最低的平均建设成本,兴建开通了全世界最繁忙的BRT公交。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